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國中文學校校長:

正體字是文化精髓 家庭教育是根本

宇華學校校長黃如玉(左)與中華民國僑務秘書張希賢。(大紀元/鮑天雨)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鮑天雨倫敦採訪報導)倫敦宇華中文學校的校長黃如玉女士,在英國從事華文教育已有十五個年頭,當初就是因為有當教育者的興趣,為了培育下一代,從而全身投入到這個領域之中,從業多年,感悟良多。

啟發式教育調動積極性

從七、八年前開始的中文熱,到現在的逐步增長,整個英國中文學習者已經增長了不止十倍,「私校裡中文課越來越多,」黃如玉校長感歎道,「而且是必修課,學生學得也都很好。」其中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學習中文的學生比例明顯增加,「他們會覺得對孩子的未來很好。」

與填鴨式教育不同,黃校長的宇華學校採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對中文和中華文化的求知欲,來讓他們自主努力地學習。「我們會帶入歷史背景去講,學生會覺得不可思議,會說中文為何如此有趣,什麼是十二生肖、為什麼后羿射日的故事中會有十個太陽等等。」

正體字面臨挑戰

如今,光倫敦就有數千名中文老師,面對同行競爭者的增多,黃校長並不覺得這是種壓力,反而很高興看到更多志同道合者,但與此同時,正體字所面臨的境遇也越發險峻,受到多方打壓。

其中最顯著的是來自孔子學院和漢辦的壓力,「(他們)借用孔子、儒教的名義和影響力,利用其全球的廣大影響,設立的這些孔子學院,幾乎每一個都在搞統戰。」

而由於近幾年人們都意識到了孔子學院對歐美各國學術界的干預影響,很多都被勒令關閉。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就是其中一所,並曾表示之所以採取行動,是聽取了一位「獲得了機密信息」的國會議員的建議。

十幾年來堅持正體字教育,讓黃校長對傳統文化有著更多的感受,「我們五千年的精髓都在這文字裡了,我們的根,就在這裡。」

「漢字有它的意義存在,有它的精髓,如果你深入研究,會感到簡體字已經簡化到連文化精髓都沒有了。」如今流傳最廣的一段順口溜,正能說明此理:「親(亲)不見,愛(爱)無心,產(产)不生,廠(厂)空空。」

想到毛澤東曾一度想要把漢字徹底變成拼音,黃校長直言:「那簡直就是歷史的大罪人,整個連根都要刨出來。」

道德、家教是根本

黃校長曾遊歷中國內陸,看到過許多在文革時期糟到毀壞的古蹟,歎道:「真是太可惡了,真的把人性都泯滅了,使得現在人都是向錢看,沒有了所謂的道德,一味都是錢,認為有錢就是有了一切,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社會上的問題,這個是根本所在。」

對於這種風氣,宇華學校會對症下藥,更正這種浮誇的思想,同時也因地制宜的教育孩子,不要鋪張浪費,「英國學校在物質上很浪費,我則希望學生都能對地球上的資源珍惜,如何廢物利用,我會從根本上教育,否則都是空談。」

在教材的選擇上,宇華學校也是全都採用臺灣本土教材,黃校長覺得其對孩子的啟蒙方面更加出色。同時,除了語言教育本身,也會帶入書法教學,「這對孩子們的各方面都有好處。」

她還說,在任教十餘年來,感覺德語民族的教育方式最為出色,並從中受益不少,「我常跟人說,他們(德國人)真的是為了教育孩子,能做出自我犧牲,完全以教育子女為核心,而且回歸到最根本上,家庭教育最為重要。」◇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