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墨爾本蓮花公園開園 表彰華人卓越貢獻

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 Trust 信託基金首席執行官Jane Grover和嘉賓為王大衛先生銅像揭幕。(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提供)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9月18日訊】(澳洲墨爾本工商訊)為慶祝華人來澳200周年、表彰華人對澳洲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澳洲著名華人王大衛先生(David Neng Hwan Wang)的青銅半身像首次在墨爾本斯普林韋爾公墓(Springvale Botanical Cemetery)蓮花公園(Lotus Garden)中心亮相。

王大衛於1948年定居墨爾本,之後成為華人社區領袖。20世紀後半葉,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9月16日,新落成的蓮花公園舉行了開園儀式。該公園的設計為亞洲風格,內有許多亞洲植物,並且風水絕佳。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 Trust 信託基金首席執行官格羅弗(Jane Grover)說,斯普林韋爾公墓致力於為墨爾本多元文化社區提供最佳平台。

客人觀看了在Springvale Botanical Cemetery展出的玉葬服。(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提供)

墨爾本市議員劉樂(Philip LeLiu)參加了蓮花公園的開園儀式,他說:「王先生是墨爾本市政府中的第一位華人議員,在他1969年當選市議員時,澳洲還在實行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王先生改變了墨爾本多元文化的面貌,為像我這樣的人(從政)鋪平了道路。」

王大衛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海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在不到20歲時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2年,王大衛作為國民黨的一名上尉被派往澳洲執行任務。中美兩國軍隊在墨爾本匯合,協同作戰以阻止日本對中國和亞太地區的進攻。

王大衛的兒子馬克(Mark Wang)在發表講話時說:「我的母親陳梅布爾(Mabel Chen)和我父親在澳洲相遇並喜結良緣。他們雖然都是中國人,但一個是淘金熱(Gold Rush)移民的後裔不會說中文,一個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上海人不會說英語。他們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體,而整體勝於部分之和。」

陳女士的祖父於1857年淘金熱時期來到澳洲,並在墨爾本組建了家庭。

經過10年的創業,王大衛將生意搬到了唐人街的Little Bourke街,他進口各種中國家居用品在墨爾本銷售。由於當時還很難從中國進口到商品,因此這些家居用品在接下來的30年裡成為澳洲時尚。王大衛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後「王大衛」零售店和批發店發展為18家,商品銷往澳洲各地。

憑藉著良好的公眾聲譽、人格吸引力、敏銳的商業頭腦,以及對社區事務的積極參與,王大衛於1969年當選為墨爾本市議員,改變了當地的政治面貌。

為了墨爾本的城市發展,他在美化城市、延長購物時間和打造多元文化城市等多個領域內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並認為澳洲華人是中澳兩國友誼的橋梁。

不幸的是,王大衛在1978年中國專業人士與商人協會(Chinese 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men’s Association )新年宴會上突然中風後去世,享年57歲。

嘉賓閱讀中國移民在澳洲的歷史以及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 Trust為亞洲社區所做的貢獻。(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提供)

王大衛的思想先於當今「亞洲世紀」(The Asian Century)的浪潮,具有進步性和前瞻性。他為墨爾本的社會變革奠定了基礎。

澳華歷史博物館館長、蓮花公園開園儀式聯合組織者Bill Au,對Southern Metropolitan Cemeteries Trust 信託基金給予維州華人社區的不斷支持表示了感謝。通過公園開園與名人紀念這樣的活動,人們可以了解到澳洲華人200多年來對當代澳洲社會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