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德國人樂當「台學家」 盼世界看見台灣文學

人氣: 1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3月09日訊】鑽研台灣文學10年的德國漢學家蔣永學,受國立台灣文學館(台文館)邀請駐村。蔣永學翻譯過很多台灣文學作品自稱「台學家」,他說,愛上台灣文學的豐富多元,期待世界能夠看見。

據中央社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譯者駐村計畫」邀請德國漢學家、東亞文學雜誌副編輯蔣永學(Thilo Diefenbach)至台南駐村,透過與台灣作家對談、專題演講、譯者工作坊,及參訪等交流,讓譯者對台灣文學有更深刻理解。

蔣永學在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的台文館受訪,一開口就展露流利中文,應答之際,溫暖跟笑容始終不離臉上。他感謝台文館相邀,讓他在文學領域收穫滿滿,回到如此熟悉之處,也重新發現過去未曾注意的題材。

蔣永學在德國從事台灣文學作品翻譯,他重視譯作的「廣度」,希望帶給德國讀者給更多文類,展現台灣文學的多元與包容。2017年,他出版了「戒嚴:台灣文學選集」,為台灣解嚴30年留下紀念,更提升台灣在德國出版界的能見度。

蔣永學說,自己正在蒐集明鄭以降的台灣古典漢詩,未來將編纂給德國人看的台灣文學史,內容自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到明鄭、清領、日治,甚至包括近代。

在德國,還沒有人寫過台灣文學史,也很少漢學家專事台灣文學,基於對台灣文學的熱愛,他想填補德國文學閱讀的缺口。他解釋,籌備中的台灣文學史,非同於以往德國人從中國文學角度看的台灣文學。文章不以過往政治分期劃分,而是從台灣主體性出發,選出對台灣文學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德國漢學家翻譯台灣文學 傳達多元與包容
德國漢學家蔣永學投入台灣文學作品翻譯,轉眼10年,他說,希望能透過譯作傳達台灣文學的多元與包容。(中央社)

蔣永學笑稱自己是研究「台灣學」的「台學家」。對他而言,擁有發表、出版自由的台灣,稱的上是全世界華語寫作與發表中心。才逛過台北國際書展的他,覺得讀者若對各種華文書感興趣,台灣是了解華語文學很好的基地。

蔣永學認為,不瞭解台灣的人,就不可能真的瞭解中國大陸,也無法瞭解東亞的情況,更無法瞭解東亞的歷史脈絡。台灣在東亞占有重要位置,必須了解這樣的前提,才能理解整個亞洲局勢。

在德國,台灣文學的能見度仍然不高。蔣永學最大的期待是儘快出現一位能引起國際討論的台灣作家,讓世界知道台灣文學;雖然德國媒體有台灣相關文學的報導,但德國民眾普遍對台灣文學還是了解太少。

蔣永學認為,台灣的學術環境讓他可以進一步研究台灣文學,他會繼續做下去,會持續擴大對台灣文學的視野,而翻譯台灣文學就是他的生活愛好。

身為德國人,蔣永學翻譯了為數眾多的台灣文學作品,也出版了一本文學選集。蔣永學目前已得到許多回饋,更從原本引介台灣文學的角色,進而成為台灣文學的參與者。

責任編輯:鍾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