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風華 興與衰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願望樹(大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盧曉雨綜合報導)如果你現在走進悉尼市中心的維多利亞女王大廈(Queen Victoria Building,以下簡稱QVB),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一棵樹出現在往年聖誕樹出現的地方,難道是QVB搞錯了時間提前進入了聖誕期?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願望樹(大紀元)

其實它不是聖誕樹,它的名字叫「2020年之樹」。原來,操刀設計的藝術家是期望在澳洲走過多災多難的一年之時,用這棵樹點亮一絲絲的喜悅,為澳洲民眾帶來希望與新生。

負責管理QVB的主管Fiona Mackenzie女士表示,這棵樹特意在8月至10月間展出。她説:「我們知道聖誕樹是傳統的,也被普遍認為是希望和快樂的象徵,這就是為甚麼我們使用了樹的結構,是想藉由樹木的視覺焦點來鼓舞悉尼的民眾停下腳步、反思並在應付2020年挑戰的同時,能發現一點驚奇與喜悅。QVB傳統的聖誕樹仍將在11月初,再度豎立在大眾面前。」

這是QVB管理層對中共病毒疫情造成的經濟不景所採取的措施,縱觀QVB的歷史,從它開張的那天起就一直隨著經濟或社會的變遷而跌宕起伏。今天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它的歷史及傳説。

122年的悠久歷史

這座位於悉尼市中心的美麗建築距今已有122年的歷史了,它在1898年建成,並在當年7月21日首次開張。建築設計師是來自蘇格蘭的喬治‧麥克雷(George McRae),他移民澳洲後繼續他的職業生涯,成為新南威爾士州的政府建築師,並設計了一些悉尼最著名的建築,包括悉尼市政廳、維多利亞女王大廈(QVB)和塔龍加動物園的第一道入口。

這棟19世紀的華麗建築,其內部的羅馬式(又稱羅曼式,注1)建築和藝術的裝飾裝潢風格,使她閃爍著歷史的光輝。其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包括拱門、扶手、彩色彫花玻璃窗和大圓型拱頂,在歷經的幾次修復時,人們都試圖抹掉它的羅曼式風格,後來1980年代重修QVB的時候,才參照舊照片來試圖回復原有的風格。

QVB以她古典高貴的外表雄霸悉尼市中心一整塊街區,位在喬治街(George)、市場街(Market)、約克街(York)和德魯伊特街(Druitt)之間。高級餐廳、優質咖啡廳、精品店和禮品店星羅棋佈。QVB建築還有維多利亞女王畫像的收藏品,而她便是此建築所紀念之人。

上世紀幾度面臨拆除

不過在1970年代,它幾乎面臨拆除而走入歷史的命運。

最初在QVB大廈中,羅馬風的精心設計雕鑄在基層建築中,當時建築中有音樂廳、咖啡廳、展示廳、倉庫及各式各樣的商店。儘管這個建築物既宏偉又具超前意識,可是卻缺少租客。從開張的第一天開始,它就開始陷入經濟困境。隨著時間推移,演奏廳還一度轉變為市中心圖書館和商業辨公室。這座建築曾在1930年經歷了大幅整修,以容納悉尼市議會。

上世紀中期的幾十年間,它不斷受到拆除的威脅,要被停車場和市民廣場所取代。所幸當政者的優柔寡斷和人們日益增強的保護意識,使得QVB最終得以保存,才有了日後的再次輝煌。

成爲世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

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華人開發商葉林森(Yap Lim Sen)徹底改變了QVB的命運,他在悉尼看到QVB時突發奇想,如果把這座文物建築改建成購物中心豈不是創舉?1986年,這座幾經波折的建築全面整修後重新開放,讓這座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像明珠一般美麗炫目,並為其注入了神奇的活力。世界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登曾讚美:QVB「是世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相信她也是悉尼人心目中的驕傲。

2009年,為迎合21世紀消費者對購物天堂的需求,QVB被斥資3,400萬元再次大幅翻新。其中可見換新或整修的手扶梯、電梯和地毯,並重新粉刷全部牆壁。儘管如此,這座羅馬風的建築內部搭配現代的設備卻一點也沒有違和感呢!

在經歷超過一個世紀的悠久歲月之後,2010年,QVB終於被正式公認為歷史遺蹟,主要是由於它在悉尼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它實質的建築風格及取材是其次。

Tea Room的歷史令人懷念

大家對QVB的Tea Room可能一點也不陌生,典雅精緻的裝潢,璀燦奪目的水晶燈,貴族般的絨布沙發椅。這間Tea Room最早可是和一位中國商人有關,在19世紀初,中國移民梅光達(Mei Quong Tart)在QVB開了一間茶室分店,據説,他總是穿著筆挺西裝,打著領帶,戴著禮帽,講著帶蘇格蘭口音的英文,他在城裡很有名氣。

他打造了引領上流社會的人進入這間「精英餐廳」(Tea Room)的一條豪華的階梯,女士們常常在這討論一些重要的話題,而她們是推動澳洲女性公民享有投票權的先驅。跟今日貴婦們喝下午茶時的閒聊完全不是一回事;這裡是悉尼最早期女性參政者的聚集地,1902年,這群有理想的女性成功地為澳洲女性爭取到了公民投票權。

可想而知,Tea Room也成為QVB的重要商業活動場所,上流社會及政客來往期間為其地位提陞了不少知名度。

1904年的一天,梅光達在清點當天的收入時被人惡毒地打了一頓,有傳言是一起種族歧視的攻擊。不幸的是,他在轉年就去世了,Tea Room也隨之關閉了。這使得QVB失去了重要的生意夥伴,也令QVB商業受到很大影響,1917年,市政府迫不及待的想找來更多商家,並把部分房間變成了辦公室。

神秘的出入口/通道

該建築內最初建有很多的秘密通道,在這一百多年中多次的改造與翻新後,它們的用途也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了。當你匆匆穿過大廈時,無數的秘密,故事被忽略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些視覺技巧手法好像在每個轉彎處都不難發現,比如,爲什麽一扇門會位於樓梯中段,懸空在離地一米的地方,而且對一般成年人來說它太小了。有些通道據説是當年供餐廳和廚房之間傳遞食物的服務人員所用的,有些則是可以讓維修工人進入到機械房或維修電器的通道。QVB建築的資深客務經理兼導遊布爾登(John Burdon)表示,在這棟建築處處都有神秘的隱藏空間。

獨特與奢華

在QVB大廈頂層擺放了不少陳列品和藝術品,你衹要抬頭就可以看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兩個大鐘。南側的一座,是由英國王室鐘錶世紀工匠於1986年專門打造的,其外形模仿的是蘇格蘭貝爾莫勒城堡。到了正點的時候,會播放音樂玩偶劇。另一座大鐘是在2000年由悉尼本地的工匠特別設計製作而成,它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吊鐘,每半小時準時報時。

另外,在頂層的北側,陳列著一輛來自中國廣東的御用新娘馬車,價值連城。它是由一百多名能工巧匠運用了300噸生玉石雕刻而成。全車重約2噸,上刻中國的吉祥物龍、鳳等圖騰,還有僊女等帶有中國古典文化特色的紋路。

女王像和女王的信

在頂層的南側,佇立著一尊維多利亞女王一世19歲時的雕像,和真人一般大小。這是後來的開發商安置的。她身著金線織成的王袍,頭戴寶石皇冠,手執權杖,王室尊嚴盡顯。這座雕像曾座落在愛爾蘭國會大廈門口,1922年愛爾蘭獨立後,移走了這尊女王雕像。最初被棄置於一個學校,後來人們在一個農場的棚子裏找到了,儘管當地人棄之如敝屣,但澳洲人如獲至寶,1998年從愛爾蘭運到悉尼並在QVB落戶。

QVB最引人注目的是收藏著伊莉莎白二世所寫的一封信,收件人是悉尼的全體居民。該信寫於1986年,到2085年才會拆封,並將由悉尼市長宣讀內容。

下次路過維多利亞女王大廈(QVB)時,你是否對她的美麗與穿越的歷史有更深刻的領會了呢?還有記得把「2020年之樹」所期許的希望與喜悅一同帶回家。

注1:羅曼(羅馬)式建築是中世紀初的一種建築風格,常見於公元600年到1000年之間的建築,兼有西羅馬及拜佔庭建築的特色。這種建築大多龐大且對稱,有著規範的構架、厚重的石墻、半圓形的拱門、拱形的穹頂、堅固的墩柱、高大的塔樓和裝飾性的拱廊等特徵。

責任編輯:宗敏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