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電話騙局激增40% 受害者多為年輕人及華人

今年9月初,悉尼一名中國女留學生遭遇了「虛擬綁架」騙局。 (新州警方)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光澳洲悉尼報導)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競消委)10月26日(週一)表示,今年澳洲以電話為主的騙局激增,澳洲人因威脅性詐騙損失了近900萬澳元,其中主要的受害者是年輕人和華人。

競消委表示,今年以來,其騙局監察(Scamwatch)系統已收到了1.8萬多份關於威脅性詐騙的報告,與2019年全年相比增加了40%,受害者損失的金額達880多萬澳元。

這些騙局主要是使用電話,詐騙者冒充各類官員,如警察、澳洲稅局官員或政府調查人員,針對人們的恐懼心理對受害者進行詐騙。

24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因威脅性詐騙而遭受的損失超過410萬澳元,其中女性所報告的損失比男性高三倍。

競消委副主席理卡德(Delia Rickard)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說,「威脅性騙局對年輕人在情感上和經濟上造成的影響是如此嚴重,令人極為擔憂。」

她表示,這些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可能導致受害者對權威機構信任的喪失,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在未來不太可能會尋求合法機構的幫助或建議。

在所有威脅性的騙局中,華人的損失占74%,超過650萬澳元。這些騙局的目標對象是在澳洲講普通話的人,罪犯通常會冒充當局人員,如大使館人員、警察或其他政府官員。

理卡德說,受害者通常會要提供個人信息給騙子,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正在與政府機構打交道,從而導致受害人身分被盜或成為將來進一步詐騙的受害者。

Scamwatch的記錄顯示,冒充政府機構的錄音電話有所增加,如聲稱電話來自聯邦內務部,受害者正在被調查,並要求「回撥1」與調查員通話。

理卡德提醒人們說:「政府部門絕不會向人們的手機發送預先錄製的訊息,也不會威脅會立即逮捕你。」

她建議,如果人們不確定來電是否合法,可先掛斷電話,並通過獨立搜索找到詳細信息,直接打電話給該部門。「永遠不要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向任何不認識或不信任的人寄錢或提供信用卡細節或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岳明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