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奇美館推藝術治療 患者:更懂珍惜美好事物

思覺失調症病友體驗雕塑修復課程。(奇美館提供)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近年來媒體報導社會重大的案件,常讓思覺失調症病人與其家屬承受汙名的影響。其實,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是可治療的大腦疾病,藝術治療恰好是個合適的方式,阿國(化名)參加奇美博物館修復藝術治療課程後,「除了讚嘆外,更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藝術治療提供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安全不具威脅性的表達空間,協助個案表達自我、內在溝通和自我成長的機會,成為「身、心、靈」全人醫療最佳的整合觸媒之一。

奇美醫院與奇美博物館舉辦成果發表會,同時進行一堂繪畫課,每位學員認真作畫,看起來十分投入。(賴友容/大紀元)

「藝術治療」近年來被廣泛運用在各種疾病治療上,其中以精神疾病最為常見,此次奇美醫院與奇美博物館的合作計畫,即以備受關注的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病友為對象。

奇美博物館副館長廖婉如表示,藝術在人類的心靈上及情緒的疏導上起到大作用,但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不敢貿然嘗試,經奇美醫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看過我們開辦的藝術修復課程後,認為對需要專注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很有幫助,一段時間後發現患者的語言變的豐富了、表情也多起來了、眼神也會跟別人對焦了,所以值得繼續努力做下去。

思覺失調症病友體驗畫畫課。(奇美館提供)

課程同時透過奇美醫臨床心理師的引導,讓病友學習情感表達、活化記憶與覺察自我。

66年次的阿國(化名),是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的日間留院學員,當參加奇美博物館修復藝術治療時,原本是以看看的心態參加,阿國體驗了藝術修復體驗的一系列課程後,體驗到細心、用心才可以做好,更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

阿國(化名)參加奇美博物館修復藝術治療一系列課程後,在成果發表會上說,用心就能做好修復工作,也會更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賴友容/大紀元)

張志誠表示,除了精神症狀如幻覺、妄想的干擾外,對病人影響更深遠的是疾病所致的認知功能損傷,負性症狀如動機減弱、情緒表達困難、社交與興趣下降等,成為回歸工作與就學的主要障礙。

藝術治療恰好是個合適的方式,他說,透過非口語的互動,探索自我、增進表達,在治療過程中,慢慢提升病人自尊,重拾回到社會的自信。

藝術治療課程從今年7月進行至今,已得到許多病友的回饋。奇美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員林雅琦表示,剛開始學員表情比較漠然,上了幾堂課後便能開懷大笑,甚至出現期待上課的情緒;有些表現好的學員更會指導他人,彼此之間產生更多交流的機會。◇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