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媽必修課】(53)

【爸媽必修課】孩子訴苦時 教他排除負面情緒

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清除乾淨,才能把歡樂情緒加進去。(Shutterstock)
人氣: 2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11月02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李曜宇・大紀元
上次說到一位孩子跟媽媽抱怨:同學說他的手錶比我好!而且當孩子從學校回來的抱怨、問題越來越多時,父母該怎麼辦呢?首先爸媽要擺正基點,然後要感謝孩子把問題說出來,再來是重新檢視孩子的情緒帳本,依照邏輯一個環一個環地去解決問題。知道這些概念後,針對這位小學二年的孩子所發生的問題,該如何具體解決呢?

變成混濁的心

記得前幾次,我曾說過一位台灣大學的高材生的故事嗎?他的媽媽在半夜哭了,於是他緊急打電話給我尋求幫助。後來他就學到如何掌握自己情緒的方法。現在,在我們面前這位小學二年的孩子,他有一顆透明的心,在他描述了這些學校發生的事情之後,你覺得他現在心裡頭的顏色是什麼?(主持人說)一定是黑灰色的,甚至是黑色。正常的顏色應該是什麼?(主持人說)歡快的黃色,或是有希望的綠色。

那這些黑色的情緒怎麼辦?你不把它洩掉,漂亮的顏色進不來。它如果不洩掉,加進去其它顏色,比如綠色,那會變成什麼顏色?肯定是混濁的顏色。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一個端倪,常常大人沒有根本解決這些情緒上的問題、沒有幫助孩子理解這些東西,也沒有接受孩子的心暫時會變黑的時候,就儘往上面加東西,告訴孩子:不要多想、不要管他、別當回事⋯⋯我們去吃個冰淇淋、看場電影等等。用這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就等於把綠色、黃色都加進去,結果呢?那個孩子不會從根本上快樂,下一次再發生,問題還是存在。

所以黑色的東西,你要想方設法讓它有一個突破口,它才能夠流得出來,才能夠清乾淨。我個人認為父母或學校老師,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功課,就是教會孩子、學生如何清除負面情緒。

男生比女生壓力大

現在父母已經要開始認知到第二本帳本——情緒帳本的重要性。要如何展現具體去做,現在就要教給大家。第一個事情是你必須去接受它,接受孩子告訴你這件事情。而父母要直接告訴孩子:真的很感謝你!把你很難受的事情告訴我。這句話要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其實,把話說出來,對於一個男生,即便是一個小男生也是一件多麽不容易的事情!

你知道嗎,對一個女孩子來說,碰到困難的事,她會去哭去說,可是男生呢?(主持人說)對,這位男孩子上車之後什麼都不肯說,一直進到家門他才慢慢地說出來。

其實我們做過非常多的調查都顯示,男生尤其在成人或青少年,甚至小學二年開始的心理狀態,基本上男生的壓力是大於女生的。你可以想想看,如果這是一個女兒說出來的,爸媽的反饋不會是一樣的。通常父母對不同的性別,會有不同的反饋,對男生來說,常常就會被要求「你怎麼會這麼小心眼呀!」「男生應該要有大志向啊!」等等⋯⋯孩子可能已經很難受了,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還要去忍一忍。可是女孩子就不一樣了,她哭了,人家還會去安慰她。所以在這樣的刻板觀念之下,也會莫名其妙地加諸男生比較大的壓力。

感謝和道歉

再來,那孩子也說:我也知道跟你們說沒啥用,你們也不會給我買(這樣的手錶)。這時候父母應該馬上回饋:「謝謝你這麼理解媽媽(或爸爸)!只是我沒想到,我可能少教了你什麼東西,讓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這個錯是我的。」孩子的痛苦是來自於我們少教了中間幾個環節,而不是你的價值觀有問題。換句話說,在教導這個價值觀化為具體情況的時候,父母少了幾個環節,所以錯在我們自己。這些都要講清楚,否則今天我給你買了錶,符合你了,那明天呢?

另外,我們從很多歷史、影劇當中,都可看到一幕: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那一邊,兄弟之間開始同仇敵愾,最後反敗為勝!

記得最開心的事

爸爸媽媽前面已經做了肯定,然後又道歉,這時候你和孩子之間已經非常貼近了,開始「同仇敵愾」,心黏在一起了。孩子心中黑色的情緒已經開始洩掉,流得差不多了,這時你才能把那些養分加進來。

接下來具體的作法就要看每個家庭夫妻之間的關係,或家庭互動的關係。你或許可以問孩子:「家裡什麼時候是最開心的?」如果孩子不太常回憶這些事情,也沒關係,爸媽一定有這些記憶,你可以告訴他曾經在家裡發生過哪些快樂的事,比如看到孩子哪些最快樂的事,把這些事件拿出來說一說。因為在發生這些事件的時候,絕不是用金錢買到的。我相信經過人生歷練的成年人都會同意我這句話。哪怕是媽媽在家做的一頓飯,那天媽媽很用心,剛好丈夫也有幫忙,讓全家人開心地吃了一頓晚餐。這個證明人有情緒的需要。(主持人說)又或者是我們一起藏貓貓的那一天,或全家人開心地在公園裡玩耍的那一天。#(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53):如何幫孩子清除負面情緒?|孩子訴苦怎麼辦?|情緒帳簿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0月31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