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情中伸援手 南澳社區互助善舉湧現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君華澳洲阿德萊德編譯報導)由於疫情突變,南澳迅速宣布進入七天的全州範圍封鎖期。面對嚴峻形勢,從食物援助到每天噓寒問暖,民間頻頻閃現善心善舉,好心人無私伸出援手,守護當地社區度過難關。

據《信使報》(The Messenger)報導,Heart&Soul的創始人拉伊姆(Eman Rahim)在Wingfield經營著一處社區食品儲藏室,提供免費食品,但在這波疫情下,為確保社區安全,該儲藏室已關閉。

然而,拉伊姆仍然提供裝有水果、蔬菜和烘焙食品的新鮮食品籃,僅收取10澳元的小額送貨費,以幫助慈善機構支付成本。

拉伊姆說自己的慈善機構收到了大量求助:「每次我們進入封鎖狀態,或在社交限制實施期間,求助都會猛增。」

拉伊姆歡迎社區中任何有困難的人前來尋求幫助,包括那些收入並不低的人士。「有些人去超市,但貨架上什麼也沒剩。」她說,「這對我們來說有好有壞。」「因為雖然增加了對我們服務的需求,但我們同時依賴著Coles和Aldi的捐助。通常我們每天會有300公斤的烘焙食品進來,但現在只有40公斤。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其它替代方案來滿足這一需求。」

拉伊姆表示,尋求幫助並不可恥。「我們的大門對所有人敞開。在這次封鎖期間,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有些人可能會想,『我寧願把食物留給比我情況更糟糕的人』,但現在每個人都需要幫助。」她說,「我們也需要人們下訂單,這樣才能繼續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

位於西北郊Alberton區的The Pear咖啡館在封鎖期間也關門了,但店主丹哈托格(Joost den Hartog)想出了一種方法來保持當地社區的聯繫。他在網上創建了社區「咖啡聊天」活動,並鎖定每天上午10點半開聊。

「咖啡聊天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快速的社交渠道,」丹哈托格說,「我們有不少顧客都是獨自一人,這是查看他們狀況的好方法。」

甘比爾山(Mount Gambier)的印度餐館Blue Lake Indian經歷了艱難的18個月,經營餐館的夏爾馬(Amit Sharma)仍心想著回饋社區,他為那些失去工作、無家可歸、老人、處於居家隔離和在學校的任何人提供免費餐點。

夏爾馬在南澳第一次封城期間也提供過免費餐,但這次他驚訝地發現一天之內有120個訂單。有一次要準備的免費餐點數量多到他甚至沒有時間開餐廳外賣。

「我沒想到反應這麼熱烈,」夏爾馬說,「上次人們表現得並不是很感興趣,也許人們感到害羞或尷尬,沒有多少人想表現出他們遇到了麻煩。」「後來人逐漸多了,我們平均每天做30、40盒,持續了兩個半月左右。」

夏爾馬30多歲時移民到澳洲,去年年底決定餐廳關門三個多月,因為他要回到印度與垂死的父親道別。「從這裡到印度的機票很難買到,但回程更難。」他說,「我從迪拜、馬爾地夫、新加坡一路輾轉,花了五天時間才回到阿德萊德,共支付了6000澳元的單程機票。」「我以為會失去所有的生意,但人們以雙倍的力量來幫助我。」

對於夏爾馬來說,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頓熱飯是他回饋社區支持和繼承父母遺志的方式。「這就是父母所教育我的,這是他們過去在有空閒或負擔得起的情況下會做的事情。」「這也是我教導我孩子們的。」

位於林肯港(Port Lincoln)Mortlock Terrace上的餐館Dolores Divine宣布,他們將重新推出在2020年3月南澳第一次封城期間的「善意餐」。

「自從我們在2020年開始這項工作以來,得到了很多當地支持,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店主杜博瓦(Karen DuBois)說,只需花費10澳元,餐館即可烹飪出一頓有益健康的餐點,並分發給有需要的人。

去年11月,一對自稱漢娜(Hannah)和傑瑞米(Jeremy)的夫婦,打電話到餐館訂了10份善意餐用於捐贈。「他們購買了價值100澳元的餐點,並捐贈給了西海岸青年和社區支持機構(West Coast Youth and Community Support)」。

此外社交網站上也湧現各方人士和機構貼出善意告示,向需要的人們提供幫助,包括食品、住宿、對家長和孩童的支持、精神健康支持以及幫助在南澳留學生等等。

責任編輯:陳紫雨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