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西蘭被評為全球社會崩潰的最佳生存地

圖為新西蘭的自然風光。( Aneta Foubíková from Pixabay)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淇晴新西蘭編譯報導)7月21日,《可持續發展》雜誌(Sustainability)上刊登的一篇研究表示,若人類文明「處於危險狀態」,新西蘭憑藉其溫帶島嶼的特點,是最適合在全球社會崩潰中倖存下來的地方。

該文的作者認為,現代社會具有高度互聯和能源密集的特點,若由於一些衝擊,例如嚴重的金融危機、氣候危機、自然破壞、比Covid-19更嚴重的流行病或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人類文明可能會「處於危險狀態」。

就哪些國家最能抵禦這種崩潰而言,文章作者根據各國的糧食種植、邊境保護、電網維持、製造能力等進行排名,指出溫帶地區的島嶼,尤其是人口密度低的國家復原力最強。

因此,新西蘭因其地熱和水電能源、豐富的農業用地和低人口密度等特點,被認為最有可能在全球社會崩潰中,相對來說更好地繼續維持。

像新西蘭這樣沒有遭受「社會崩潰最嚴重影響,因此能夠維持大量人口」的地方被作者稱為「崩潰救生艇」。

該文認為,冰島緊隨新西蘭之後,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和愛爾蘭也具有有利優勢,而英國則呈現出更複雜一些的情況,但總體來說不確定性可能更高。

此前便有報道稱,一些擔心世界末日的億萬富翁正在新西蘭購買土地建造避難的地堡。

文章作者之一,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所長阿利德•瓊斯(Aled Jones)教授對《衛報》(The Guardian)表示,他們對新西蘭出現在名單上並不感到驚訝,因為社會多元又複雜的大型島嶼顯然會上榜。

然而,他對英國的強勢表現感到吃驚,因為英國人口稠密、一般會把製造業外包、可再生技術的開發也並非領先,且生產的糧食只能供一半的人口自給自足。但該研究指出,英國具有抵禦衝擊的潛力。

瓊斯表示,近年來發生的全球糧食損耗、金融危機以及疫情,讓他對未來是否會真的發生全球社會的崩潰更加擔心。

他指出,人們應該更加意識到韌性的重要性,但要增強韌性,人們應該重視食品等重要部門的多餘產能,建立一些應對衝擊的緩衝餘地,而非更有效率地推動經濟發展。

他說,最理想的情況是這種崩潰不會快速發生,但在全球規劃中,我們需要更多地考慮彈性問題。

責任編輯:藍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