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智藝設系濕地藝術季 展出「川之云」

元智藝設系參與濕地藝術季,展出 「川之云」。(元智大學提供)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新北濕地藝術季」自1月8日展開,為期一個月至2月9日,展覽期間除欣賞藝術品外,開展後連續兩週安排音樂表演、環境友善市集、DIY工作坊、藝術家分享及闖關抽獎等周邊活動。歡迎關心生活環境、關心濕地、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大小朋友一起走進濕地,拉近與河川、土地的距離。

元智藝設系參與濕地藝術季,展出 「川之云」。
元智藝設系參與濕地藝術季,展出 「川之云」。(元智大學提供)

第四屆「新北濕地藝術季」1月8日展開,今年濕地藝術季以「川流堆疊」為題,邀請藝術家串連大漢溪濕地沿岸板橋、新莊、樹林等學校與社區,共同創作十四組藝術品,在新月橋下板橋端的新海人工濕地擴大展出。

與板橋區金華里居民合作,製作濕地生物色彩的布鞋、蘆葦胸花和許願竹。
與板橋區金華里居民合作,製作濕地生物色彩的布鞋、蘆葦胸花和許願竹。(元智大學提供)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黃琬雯助理教授與藝設系(所)學生劉美鈴、黃文俊、程家倩、裘宜榛、南宇恬、塗景昱、吳宗益與林子洺等人,以「川之云」現地創作和居民藝術共創,參與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之展出。藝設系自創系以來即以「藝術介入」的方式與社區居民合作,共同創造社區的新價值,並重新連結人與人、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這次濕地藝術季與板橋區金華里的居民合作,製作濕地生物色彩的布拖鞋、蘆葦胸花和許願竹。

團隊成員。
團隊成員。(元智大學提供)

黃琬雯說,城市的文明,通常與孕育這城市發展的母河mother river有很大關聯,不管是農林商工等產業,甚至是生活所需的用水,以及城市運轉所產生的污水和廢棄物,都與河流有很密切的關係。

大漢溪兩側的人工濕地主要由土層、水層和其中的生物層所組成,水循環、水淨化系統、生態系統在其中達到平衡,但人的視野與尺度很難看見這隱藏的循環系統,以及人工濕地對河川淨化和城市休閒的意義。盼藝術共創的參與者與藝術季的訪客,藉由身體五感的體驗、參與創作,並分享對大漢溪的記憶和盼望。藉由參與「川之云」的創作,與濕地和河流對話,聆聽她們隱而未顯的聲音。

黃琬雯提到,「川之云」以幾何形態的構造物介入濕地環境中,在新月橋下創造了一個人造的庭園。以大漢溪沿岸常見的竹、蘆葦、卵石為材料,並創造路徑與多重視角來觀看周圍環境隱藏的風景。當人們走進「川之云」要先脫去原本的鞋子,換上居民製作彩色布鞋,漫步其中,感受白卵石的凹凸與通透,靜靜聆聽許願竹迎風敲擊的聲音,冬陽透過蘆葦花落下的光影,期待下一刻與自然或另一個生命的偶遇…。◇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