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中國入境台灣 元旦起須PCR採檢

圖為桃園國際機場。(中央社)
人氣: 4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2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李怡欣、高李依台灣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28日拍板針對從中國入境旅客進行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稍後宣布,中國航班乘客加強檢疫專案,自明年1月1日零時起至1月31日止實施,為期一個月,屆時將針對中國4個直航航線入境及金馬小三通乘客,入境時須在機場或港口進行唾液PCR篩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宣布,中國航班乘客加強檢疫專案,自明年1月1日零時起至1月31日止實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宣布,中國航班乘客加強檢疫專案,自明年1月1日零時起至1月31日止實施。(指揮中心提供)

中國疫情升溫,但中共近日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隔離政策,逐步開放人員出入境,引發各界關注,各國也祭出相關邊境管理措施。日本便緊急宣布,自12月30日起,要求從中國赴日及七天內去過中國的人,入境時均須採檢,陽性者須隔離七天;且30日起限制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航班,只能使用東京成田、羽田、大阪關西和名古屋中部4個機場

蘇貞昌28日上午8時臨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討論中國疫情發展相關議題。蘇貞昌在會中指出,台灣目前並未開放中國觀光客入境,但預估過年期間仍有3萬人次自中國入境台灣,為保護民眾權益及維護民眾健康,請王必勝審酌各國應對做法以及台灣所採取的防疫措施,且一併考量明年1月7日實施的小三通過年專案是否做相應調整。

仍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

王必勝28日下午前往桃機視察後宣布,自2023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政策外,進一步對中國大陸入境航班乘客採取加強檢疫專案。

王必勝表示,屆時針對中國4個直航航線,以及金馬地區民眾使用過年交通專案來到金門、馬祖港口的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

談到政策出現轉折的原因,王必勝解釋,主要因應中國疫情升溫,相關資訊不明確,近一兩天也收到許多專家建議,考量中國感染人口數很多,產生變異株機會大增,而指揮中心最在意的就是出現新型變異株。

王必勝說,及早偵測需要PCR檢驗,以利進一步基因定序,盼能及早知道中國病毒的變異狀況。

王必勝說,台灣現階段尚未開放中國旅客來台觀光,中國入境是以探親、商務履約等專案申請為主,目前評估1月分將有3萬多名國人返台。並強調,除了中國入境旅客外,其他國家入境旅客將不會比照辦理。

至於若中國旅客採取轉機港澳後搭機返台,外界擔憂恐存防疫隱憂,王必勝則說,就其了解,此狀況仍屬少數,將會進一步統計,若有需要會進一步研擬相關措施,強調目前鎖定的是中國直航來台的航班。

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抵台時領取快篩試劑後,請落實7天自主防疫規定,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以及有症狀時進行自我快篩,以維護自身及國人健康;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時,需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美擬對中國入境旅客採新措施

除了台灣已採取應對措施,美國官員27日也表示,鑒於北京當局「欠缺透明數據」,美國政府可能會對從中國入境美國的旅客實施新的COVID-19(中共病毒)防疫措施。

美國官員27日表示,「國際社會日益關切中國目前COVID-19確診數激增,以及中方發布通報時欠缺透明數據的情形,包括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COVID-19在中國14億人之間幾乎不受控制的傳播,讓當地部分醫院和殯葬業者不堪負荷。然而,中共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26日的7天期間只有1起COVID-19死亡病例,讓衛生專家和民眾不禁對中共官方數據感到質疑。

網路熱搜數據 體現中國疫情嚴重性

鑒於中共官方的不透明,以及疫情的快速傳播速度,外界正在藉助其他工具估計中國當前的疫情規模。其中一個數據來源是網路搜索引擎,因為民眾會用網路來查詢疾病症狀和治療方法。例如,美國疫情大流行早期,預測病例數的一個突出指標是,谷歌搜索味覺或嗅覺喪失的人數大增。

通常情況下,在發現症狀後兩到三週的時間,才會出現COVID死亡病例。但在過去一週,中國搜尋引擎百度對「殯葬服務」的搜索量翻了兩倍,比之前最高值還要高64%。

《經濟學人》說,按照這種成長速度,2022年的最後一週可能是中國迄今為止最致命的一週。

《經濟學人》報導,百度的數據明確表明,中國目前COVID-19病例激增,讓以前任何一次高峰都相形見絀。12月中旬,對快篩測試和「退燒藥」的最大日搜索頻率,是9月和10月平均水準的60倍和37倍,是之前最高紀錄的14倍和13倍。可能是尚未感染但想囤藥的人,在搜索這些訊息。

百度對「發燒」和「血氧」的搜尋也急劇成長,分別是9月和10月的平均水準的32倍和19倍,相對於之前的紀錄,也成長了8倍。

《經濟學人》說,中國的病例目前似乎還沒達到頂峰,即使真是峰頂,也可能只是暫時的。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