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小腳腫以為痛風 15年後喉嚨腫脹確診罕病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罕見疾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民眾認知少、常被誤診,患者可能會拖8至16年才確診。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反覆水腫或腹痛等症狀,必要時務必就醫檢查,以獲得適當治療。

現年37歲的陳先生,從國中開始莫名出現嚴重腳腫,經診斷為痛風,後來身體各處陸續不斷水腫,但因發作不頻繁讓他不以為意,15年後,因喉嚨突然腫脹,不但說話困難、呼吸也很喘,到醫院急診後,發現呼吸道縮到只剩10%空間,由於母親也是因喉嚨腫脹影響呼吸而過世,經醫師檢查、確認,證實確診罹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

罕見疾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民眾認知少、常被誤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黃春明提醒,民眾若出現反覆水腫或腹痛等症狀,必要時務必就醫檢查,以獲得適當治療。(主辦單位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黃春明表示,HAE是一種罕見疾病,75%患者通常有家族病史,致病機轉是因患者體內的C1酯酶抑制劑(C1-INH)基因異常,導致身體各處發生血管性水腫,如四肢、臉部或生殖器等,其中最危險的莫過於咽喉腫脹,嚴重可能導致窒息危及性命。

黃春明說,HAE全球盛行率約5萬分之1,以台灣人口2300萬人換算患者約4、500名,不過目前台灣罕病登錄患者僅50人,診斷率約為十分之一,顯示嚴重診斷不足,患者可能拖8到16年才確診。

黃春明說,HAE經常被誤認為是一般的「血管性水腫」,甚至還有許多尚未被確診的潛在患者,HAE與一般血管性水腫相比,最大的差別是不會產生蕁麻疹、皮膚搔癢,反而是水腫發生時所伴隨的疼痛,其誘發因素多半與情緒壓力、受傷、手術、感染、荷爾蒙或過度勞累有關,當患者一有上述情形,就容易導致水腫反覆發作。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補充,針對HAE的診斷方式,會先確認患者的疾病史,包括出現反覆且不對稱水腫、反覆性腹痛或曾因喉嚨腫脹影響呼吸,並詢問家族史,若問診後懷疑可能為HAE,才會進一步透過抽血及基因檢查來確診。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