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澳銀行卡詐騙案年增近四成 騙子多來自海外

海外犯罪分子找到了更加高級的方法,利用盜取的信用卡或借記卡信息進行支付和交易,因銀行卡詐騙而蒙受損失的澳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圖為銀行卡資料照。(Shutterstock)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婕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人因銀行卡詐騙而蒙受的損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因為騙子和犯罪分子,主要在海外,找到了更加高級的方法,利用盜取的信用卡或借記卡信息進行支付和交易。

根據「澳洲支付網」(AusPayNet)的數據,2023財年,支付卡詐騙案猛增了35.6%,達到6.775億澳元,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也遠遠超過了澳洲銀行卡總支出的增長,後者增長了15.4%,達1萬億澳元。

「這歸結於我們所看到的詐騙與網絡漏洞之間的聯繫,」澳洲支付網經濟犯罪部主管埃文斯(Toby Evans)說,「這是高超的跨國有組織犯罪。」

大部分(90%)的資金損失是由「不出示卡支付欺詐」(card-not-present fraud)造成的,即交易不需要出示實體卡。今年,澳洲發行的銀行卡在國內外的不當使用,使澳洲人損失了6.08億澳元。在國內,不出示卡欺詐實際上下降了,這表明澳洲人的錢主要是被海外犯罪分子騙走。

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的興起也推動了「不出示卡欺詐」。在網上輸入銀行卡的詳細信息付款,使得看似來自包裹遞送公司或大型銀行的釣魚詐騙短信和電子郵件尤為惡毒。

「我們知道,數據泄露、網絡安全攻擊、對電子商務平台的攻擊,還有網購騙局,都會使你的數據被盜,」埃文斯說。

「雖然價值很低, 但我們在經濟犯罪論壇與警方、情報機構和所有銀行的合作中了解到,這些數據經常被用來對受害者進行社會工程攻擊(指利用社會工程學來實施的網絡攻擊),使受害者陷入價值更高的騙局。

「這是一種低風險、高回報的犯罪,察覺率和偵破率都很低。」

澳洲各銀行一直在加大打擊詐騙的力度。上個月,銀行業承諾,如果匯款人給出的姓名與收款人的詳細信息不符,會阻止客戶轉帳。

支付專家、行業顧問埃布斯坦(Michael Ebstein)說,這些數據表明,目前對消費者的保護水平還沒有達到標準。「(支付)系統不會向商家表明使用該卡的人不是合法的所有者。作為一個行業,應該敲響警鐘,這是一個警告信號。」

埃文斯說,詐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支付行業、電信行業、數字平台、銀行和執法部門採取跨行業的應對措施。

他敦促消費者仔細檢查網址旁邊的掛鎖符號,並仔細檢查超鏈接,以確認網站是合法的。

最近幾個月,化妝品零售商麥加(Mecca)等網站遭到了惡搞,彼得·亞歷山大(Peter Alexander)睡衣套裝等熱門品牌的假冒商品也在流傳。

「聖誕節期間,要仔細檢查以確保你正在交易的在線業務是合法的。如果它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可能就是假的,」他說。

責任編輯:岳明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