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思覺失調症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吳建霖醫師提醒民眾,思覺失調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成大斗六分院提供提供)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25歲張小姐就診時神情顯得慌張不安,坐下後低頭喃喃自語。媽媽氣急敗壞地說:「我女兒最近都不吃不喝,幾乎一個禮拜才洗一次澡,也不出門,整天都關在房間裡。我們去求過神明、祖先,可是女兒始終不見好,做父母的看到女兒日漸頹廢真的很傷心。」

高中畢業後曾工作一年後便無業在家的張小姐表示,會聽見很多人的聲音在討論如何害死自己,認為是鄰居在針對自己,為此用報紙、膠條將房間的窗戶貼滿,但聲音未曾消失,讓她持續緊張害怕。有一天,她發現家人做的飯菜味道不同以往,認為鄰居已經和家人串通好,要在飯菜裡下毒,所以不再吃家人準備的餐點,人也日漸憔悴。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吳建霖醫師表示,張小姐有幻聽、被害妄想、社交退縮等症狀持續半年以上,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在住院接受藥物治療將近2個月後,張小姐的神情輕鬆許多,身體也不再發出異味,可以跟家人一起進餐。

出院後,張小姐接受日間病房復健。久未工作的她在專注力、處理速度明顯不復以往,她期待自己持續復健下,未來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吳建霖醫師表示,有些思覺失調症的症狀起初以負性症狀來表現,如變得不愛說話、對事物喪失興趣、社交退縮等,有時會被誤認為憂鬱症狀。而後才出現幻覺經驗、妄想症狀、混亂言語或混亂行為等,往往嚴重到滋擾社區或出現自我傷害行為時才被關注。

思覺失調症的全球盛行率約為1%,隨著病情反復發作,個案的認知功能亦會每況愈下,最後只能依賴家人照顧。

針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目前有口服藥物及長效針劑可使用。而除藥物治療之外,心理社會層面也很重要,如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逐漸提升個案的疾病認知及治療的穩定性;對於明顯功能減退者,要提供必要的精神復健,以減緩認知退化並增進自我照顧能力,甚至是未來的穩定工作。

吳建霖醫師提醒,近年媒體曝光,讓思覺失調症愈來愈耳熟能詳,但仍有不少個案就醫時已苦於此病多年。此類疾患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幫助個案避免因功能退化而長年只能處於被照顧者的角色,也可改善家屬照顧的壓力與負擔。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