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僑胞罹罕病右手險癱 元宇宙助攻順利恢復

僑居美國的唐小姐(右),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檢查發現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腫瘤,唐小姐選擇回台治療,台大醫院組成跨科別團隊,結合「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輔助,術後三個月,恢復良好,唐小姐能照常彈奏鋼琴。(賴玟茹/大紀元)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僑居美國的唐小姐(右),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檢查發現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腫瘤,唐小姐選擇回台治療,台大醫院組成跨科別團隊,結合「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輔助,術後三個月,恢復良好,唐小姐能照常彈奏鋼琴。

僑居美國的37歲唐小姐,近期右手檢出一顆直徑5.1公分腫瘤,經美國醫學評估中心評估手術困難度高,且術後有癱瘓可能,經評估後,唐小姐選擇返台治療,台大醫院組成跨別醫療團隊,同時以台大團隊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輔助,精準切除腫瘤、術後三個月,也能照常彈鋼琴及接送小孩。唐小姐在記者會上,大呼台灣的醫療技術比國外還進步。

僑居美國的37歲唐小姐,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在美國進行正子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掃瞄及切片檢查,診斷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Desmoid tumor),侵犯到右側第一到第三肋骨。腫瘤旁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

美國外科醫師評估此手術非常困難,且有右手癱瘓的風險,為此,她遠從美國返台,到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尋求協助,台大醫療團隊組成跨科別團隊,同時以台大團隊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輔助,術中全程以神經傳導監測,保障開刀過程中,精準地切除腫瘤。病人術後順利恢復,也能夠照常彈奏鋼琴、開車接送小孩。

陳晉興表示,纖維樣瘤相當罕見,即便是最頂尖醫學中心,一年也不會超過10位病人,這種腫瘤對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都沒效,必須經由手術切除,且若手術沒有切除乾淨,也很容易復發。

唐小姐腫瘤生長的地方,在右手及胸腔交界,旁邊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只要有任何一條神經受損,右手可能就會殘廢,手術困難度高。

陳晉興說,血管不受傷相對簡單,因為開刀時,能夠清楚看到血管,經處理能緩解出血,反觀神經組織,因手術為全身麻醉,若沒有特別監測,可能要等到術後,當病人手無法舉起時,才會被發現。

傳統療程會分為三階段,首先病人會拍攝電腦斷層、X光片等影像,由醫師對病人解釋病況,接著會將平面影像轉為3D影像,第三階段則會進行3D虛擬列印,進一步檢視內部腫瘤狀況,陳晉興表示,但缺點是印製耗時,及花費昂貴,價格高達新台幣25萬。

陳晉興表示,對於病情危急或經濟壓力較大的病人來說,緩不濟急且負擔不小,「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僅能解決這些困境,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唐小姐在記者會現場彈奏鋼琴。
唐小姐在記者會現場彈奏鋼琴。(賴玟茹/大紀元)

唐小姐也來到記者會現場,她表示,感謝陳晉興教授及台大醫療團隊,讓她與家人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了解艱深的手術方式,且安心的將自己託付給醫療團隊,大呼台灣的醫療技術比國外還進步,還好當初選擇回台接受治療。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