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義務役期恢復一年 退伍前輩:這些訓練模式不改就是浪費時間

義務役役期恢復為1年,多位退役軍人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後都表示支持,甚至主張役期應該進一步延長,但是部分的訓練內容應該進行調整,否則會讓人覺得「當兵浪費時間」。圖為國軍操練刺槍術資料照。(中央社)
人氣: 21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義務役役期恢復為一年,首批600名役男將於1月25日入伍。未來由志願役組成「主戰部隊」,擔任海、空、領土安全任務;而義務役則主要擔綱「守備部隊」,負責國土守備、軍事與民間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與協力民防等任務。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022年12月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73%的民眾同意役期延長為1年、不同意的民眾占18%;同年12月,TVBS民調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1%民眾表示支持(41%非常支持、30%還算支持),只有16%表示不支持,另外13%沒有表示意見。

此外,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2023年4月發布的民調顯示,約八成五民眾贊成義務役役期延長至一年,但在18至29歲男性樣本中,近六成(57.8%)尚未服役,而這一群人也是最不贊成兵役役期延長的群體,其不贊成的比例達36.5%。

對於義務役役期即將恢復為一年,多位退役軍人接受採訪後都表示支持,也認為是好事,甚至主張役期應該進一步延長,但是部分的訓練內容應該進行調整,若還是照過去的訓練模式,確實會讓人覺得「當兵是浪費時間」。

過去曾在野戰部隊服役一年的高雄林先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他個人認為這是好事,但役期應該要再長一點,「我覺得2年的役期比較像當兵」,雖然恢復為一年還不盡理想,但最起碼是朝好的方向前進,「不過前提是,部隊要教育士兵真正能上戰場的戰技,而不是應付長官督導的一些瑣事」。

他以自己為例,當年雖然是當一年的兵,但扣掉新兵訓練與軍訓課,真正下部隊的時間只剩下大約10個月,當時碩士學歷在部隊仍算少數,所以長官會為了避免被督導找碴,就會派他這類腦袋比較靈光的士兵去受訓,部隊缺什麼兵種就去受什麼樣的訓。

林先生表示,他從剛下部隊的一兵,先掛油料補給士官的缺,再被送訓66火箭彈兵、悍馬車駕駛兵,最後是情報士,扣掉以上受訓時間,真正待在部隊只有8個多月。

「老實說這短短8個月,很難把一個平民訓練成一位能上戰場的戰士,口訣是背了不少,但是打仗是拼生死,又不是比背誦與雜役。」林先生有感而發表示。

他說,自己從最後方的油料補給,到最前面的大門警衛待命班都待過,剛下部隊還是新兵的時候,早上起床就是先把車輛擦乾淨,不管是悍馬車還是裝甲車,也不管它能動還是不能動。

他接著說,接下來就是早晚3000公尺跑步,部隊最愛用土法煉鋼的訓練方式,好像只要體能好,打仗就會百戰百勝一樣;吃完早餐後就是全旅的五查時間(查問衛兵勤務、督導械彈管制、查看金錢糧秣、查考重點份子、查看教育訓練),唱歌答數到司令台前升旗,不是聽長官訓話就是檢查服裝儀容,還會糾正立正稍息、左轉右轉向後轉,週一到週五都有不同玩法。

五查結束後,就會進入各部隊的出操時間。林先生表示,這時候部隊就開始跑業務、出公差、割草、掃地、刷油漆,只有輪值戰備的弟兄,必須整天全副武裝,應付上級下達的指令,例如戴防毒面具,或者模擬敵人入侵,要找掩護舉槍瞄準等。

他表示,晚餐後的時間就看長官心情,看是要精神講話還是讓部隊在中山堂看電視或看書,這些就是他大致上一整天的行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說,「當兵是浪費時間」,因為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業務、集合與講廢話上。

林先生坦言,出社會後男生大都會互相交流當兵心得,會發現其他兵種都會進行相關訓練,例如:航特、炮兵、工兵、海軍或空軍,唯獨野戰部隊像打雜兵一樣,只要鍛鍊體力就好。

「體力是基本要件沒錯,但台灣就這麼小,你是要多會跑?」林先生說,現今社會已經不比以往,入伍的士兵普遍都有大學學歷,思緒比以前更靈活,想法也更多元,國軍必須用更科學的方式訓練士兵。

他表示,目前國家對於國軍在兩岸發生戰爭時的定位已經非常明確,也就是武裝自己嚇阻敵方,並且盡力防守,他希望國防部應該加強國軍在限制空間戰鬥(CQB)與巷戰的訓練,並將珍貴的實戰經驗教導給國軍弟兄。

不過他也質疑,每當部隊進行高裝檢時,就會出現平常看不見也摸不到的裝備(例如夜視境、滅音器),「既然上級長官不想讓這些高級又昂貴的裝備損壞,又何必下放到部隊中?」

過去在外島服役、已經退伍近20年的專業鋼琴調音師陳盈達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他也認為兵役制度恢復為1年是正確的方向,甚至他認為役期還可以延長至1年4個月、或者1年6個月。

他表示,過去的4個月軍事訓練役男,訓練的時數與強度非常不足,一般民眾光「由民轉兵」就要有一段適應期,包括融入軍中的飲食、作息、生態與制度,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但4個月的役男才開始準備適應,就已經面臨退伍,而且這4個月還都要志願役來照顧。

「所以過去的4個月軍事訓練役根本是白做,反而是浪費資源,如果那時兩岸開戰,軍中還要照顧這些人根本來不及,一定會成為拖累。」陳盈達表示。

另外,對於義務役二兵薪資待遇將調高至2萬元以上,陳盈達表示非常支持,他過去擔任士官,當時即便有外島加給薪資也才1萬多塊,一般士兵更只有5000、6000元而已,雖然都說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但薪資這麼低,當然大家都會認為當兵是在「浪費時間」。

不過隨著戰爭形態的改變,他認為軍中的訓練方式也應該要有所調整,他表示,現代戰爭一旦開打,首先會透過網路癱瘓對手的基礎設施,接下來會進入空戰、海戰等等,但國軍現在還是要訓練刺槍術,這種面對面的殺敵,肯定是戰爭進入最後的最後,對戰力的提升恐效益不大。

他也建議,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軍隊的人員數量還是太少,國防部應該考慮擬定一個全民國防教育的制度,讓台灣可以像烏克蘭那樣全民皆兵,學習用槍要領與躲避防空洞的演習,並透過媒體傳播,向全世界宣誓說,台灣全體國民有共同抗敵的意志與決心,「只要自己夠團結,當然敵人也就不敢來,戰爭可能也就遠了一點。」

過去曾從軍超過20年、主要從事飛機修護的前士官長李人青(化名)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則說,他過去曾帶過1年以上、甚至是2年役期的義務役士兵,這些人會下放到工廠跟他們一起工作,學習飛機、機械修護的技術。

他表示,雖然這些義務役待在軍中的時間不長,但只要有意願、也有能力,部隊就會培養他,這些人學成後就能補足部隊的人力空缺,而且退伍之後,也往往都會成為維修公司、高科技公司爭取的人才,對他們也是加分的經歷。

他說,後來改成4個月軍事訓練役之後,就像「夏令營」般集中管理,學習一些基本的部隊的知識後就走了,所以單位裡幾乎就沒有義務役的兵了,很多軍中同袍都認為,「他們對部隊根本沒有幫助」。

他也坦言,部隊運作需要執行大量的公差,以機場為例,機場占地面積龐大,就需要大量人力去打草、接待等勤務,由於一般義務役的階級最低,最容易被分派這樣的支援工作與鎖碎的任務,所以很多義務役會認為這些與戰訓本務無關、會覺得當兵浪費時間。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