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自殺 輿論關注「非升即走」

人氣 839

【大紀元2024年05月14日訊】南京林業大學青年副教授宋凱在學校第一個聘期的考核未通過後,於4月初自殺。據悉,他是該大學引入的「人才」,因考核沒能通過,遭降級為講師,還要求退回已發放的部分「安家費」。該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非升即走」政策的質疑。

首聘期不合格遭降級

今年4月2日,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宋凱被發現在家中自殺,終年38歲。

知情人士楊月告訴澎湃新聞,宋凱沒有通過首個聘期的考核,被降薪降職,並退還一部分購房補貼和安家費,「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是一種知識分子很看重的面子上的否定」。

宋凱的導師和學生回憶,宋凱勤奮、溫和,為人友好,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宋凱和妻子育有一個孩子,在南京買了房,但沒還完貸。

宋凱屬於有編制的人才引進,雖然不是「非升即走」,但面臨的狀況差不多。

楊月還表示,「就考核標準而言,如果教師手裡沒有國家級的課題,是很難達標的。」要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計劃),再加上論文,才能基本合格。宋凱雖然發了一些論文,但沒有拿到項目。

另有知情人士說,宋凱患有憂鬱症。過年前,宋凱需要提交一個基金申請題目,他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難以起床,很少進食,晚上才開始寫論文,但文章幾乎沒有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1986年出生的宋凱,本科畢業於天津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碩士,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後。2019年,時年33歲的宋凱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到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輿論關注「非升即走」

宋凱自殺後,輿論普遍認為,他的輕生與「非升即走」壓力過大有關。

曾經歷過「非升即走」的大學教授趙林說,項目是教師留校升職的敲門磚,他知道有教師申請國家基金項目兩次沒中,壓力很大。此外,無法完成考核,非升即走也是常見的情況,「有學校一個學院招聘了幾十個博士後,後面都走的差不多,只剩下幾個」。

上海同濟大學原政治系副教授邱家軍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就南京林業大學的聘用標準而言,首聘期過短,遠不足以產出科研成果。且中國高校內對學者的「政治傾向」有較大考量,如果校方認定政治立場不符合主流,學者也很難拿到國家或省部級研究項目。

「一個專家、教授到一個地方去,來了首先要熟悉環境,才有時間申請課題。研究課題要進行專業論證,也就是說,要會寫項目規劃書。而項目規劃書在中國除了科研能力外,要與中國政府配合,要理解那個科研環境。」

邱家軍說:「我估計,首聘期1-2年他(宋凱)在高校熟悉環境的階段,一下就到第3年了。在這個情況下,要拿到比較重大的、令人滿意的課題,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2023年該校發布的《南京林業大學高層次人才首聘期考核辦法》顯示,學校與引進人才簽訂相關協議書,首聘期為3-4年,並依照協議書進行考核。考核總分100分,其中科研項目類占50分,論文類50分。考核得分100分方為合格,一次性發放剩餘購房補貼;考核75分及以上為基本合格,不予發放剩餘購房補貼,享受待遇者降級聘任。考核得分75分以下,將不再續聘,或經雙方協商一致予以有條件降級聘任。

在輿論持續發酵之際,5月13日下午,南京林業大學人事處工作人員回應稱,宋凱退還了1萬元安家費,原因是他沒達到學校的考核要求,這是當時入職合同中學校約定好的條款。

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系主任喬維川告訴《中青報》記者,本校沒有「非升即走」的政策,只是按照聘用合同進行正常考核,該教師考核未通過,由副教授降級為講師。

澎湃新聞報導,嚴格考核已經呈現蔓延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採用類似辦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已有110餘所大學實行以「非升即走」為核心的新型聘任制度。

責任編輯:任子君#

相關新聞
許章潤教授獲哈佛聘書當天 被中共施以4禁令
許章潤遭9攝像頭監控 外來友人遭當局威脅
清華大學教授郭于華被限制出境 友人鳴不平
北大副教授跨欄出入校門 校園開放話題引熱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