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1+1】掀美墨貿易爭議 基因改造玉米能吃嗎?

文 / 林一山、Jojo

墨西哥是粟米的原產地,有很多顏色和大小各異的粟米,今年墨西哥開始禁止進口基因改造粟米。(Marcos Castillo/Shutterstock)
人氣: 5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基因改造食物在商業市場上已經存在多年,但其安全性問題一直為人詬病,支持跟反對團體爭論至今。究竟食用基因改造食物是否健康?為什麼基因改造粟米會引發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爭端呢?

目前,約九成美國種植的粟米都經過基因改造,而墨西哥是重要的美國粟米買家,購買美國粟米出口總量的三成。不過,2020年,墨西哥總統洛佩斯(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頒布法令,從2024年1月開始禁止進口基因改造粟米。

  因此,美國在「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下進行正式談判,美國聲稱基因改造禁令違反貿易協定,墨西哥亦沒有提供科學證據來支持其主張。墨西哥則堅稱基因改造粟米威脅人類健康,基因改造種子威脅墨西哥的農業傳統和文化認同。

墨西哥為何反對美國粟米

美國病毒學專家、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林曉旭在大紀元《健康1+1》節目指出,今次爭端跟墨西哥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粟米在拉丁美洲是一種非常主要的食物,而墨西哥人的粟米食用量至少是美國十倍。因此,對墨西哥人的健康來說,粟米顯得至關重要。

林曉旭認為,今次對轉基因粟米的爭端不僅是經濟利益的考量,還包括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整個環境中的生態平衡。

他指出,墨西哥從預防性的角度看待基因改造粟米,擔心基因改造粟米會帶來基因污染的風險,因為基因改造農作物的花粉可以傳播很長的距離,並與本地品種異花授粉,有可能改變它們的基因組成。

在美國,大多數粟米都使用大公司生產的種子種植的,這些公司只生產了少數基因相同的粟米品種,並進行了大規模種植。不過,在墨西哥,農民種植顏色和大小各異的粟米,而不同的本土粟米品種中的基因組合可以幫助粟米更好地適應環境。一旦引入基因改造粟米,可能會影響本土粟米的基因多樣性。

此外,基因改造產品產生的毒素不可避免會引入土壤和生態系統當中,例如進入土壤、地下水,影響食物鏈,對環境可能造成長期影響。

墨西哥禁「草甘膦」

除了禁止基因改造粟米之外,墨西哥政府亦要禁止使用「草甘膦」除草劑。「草甘膦」能夠殺死地球上幾乎所有天然植物,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

為了提升產量,科學家將抵抗除草劑的基因導入農作物,當農民種植那些基因改造農作物時,便可以使用除草劑來消除雜草,而不會傷害基因改造植物,

林曉旭表示,墨西哥政府認為「草甘膦」對人體有害,而種植基因改造粟米必然會用到「草甘膦」,把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

有學術文獻指出,草甘膦可能增加癌症、內分泌失調、麩質不耐症、自閉症、貧血、腸漏症等的風險。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將「草甘膦」重新分類為「可能致癌」。隨著基因改造作物的演變和「草甘膦」的廣泛使用,大約38種雜草對「草甘膦」產生了抗性。因此,近年有20個國家被限制或禁止使用草甘膦。

動物實驗發現,懷孕小鼠食用了草甘膦後,母鼠與其生產的幼鼠都會出現腸道微生物異常,而且幼鼠會出現自閉症行為。研究人員認為,體內壞菌增多,可能影響大腦運作,進行導致自閉症。

對於人類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會吃下大量的草甘膦,因此草甘膦對人類自閉症的影響尚有待研究。

然而令人擔心的是,從九十年代基因改造農作物大面積種植以來,人類對草甘膦的攝取量不斷上升。一項2017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從1993年到2016年,南加州老年人尿液中的草甘膦平均值從每升0.024微克大幅增加至0.314微克,增幅超過10倍。

基因改造粟米為何能抗蟲

另一方面,科學家將產生殺蟲蛋白質「Bt蛋白質」的基因植入農作物,便可以種出具有防蟲特性的作物。那些基因改造農作物對昆蟲有即時毒害,因為昆蟲的腸道酶會將毒素轉化為活性毒素,而相關活性毒素附在昆蟲腸道的特定受體上,便會在腸道中形成小孔,導致昆蟲死亡。

相反,由於哺乳動物的腸道沒有已知的相應受體,這種毒素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無害。再者,哺乳動物的腸道酸度較高,容易使Bt蛋白質分解,因此這種蛋白質不會對人類帶來短期的危害。

不過,林曉旭表示,雖然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後不會立刻令人身體不適,但是否會對人體帶來長期影響,仍然是未知數。尤其是隨著害蟲抗藥性的增加,最新的基因改造粟米所表達的Bt蛋白質含量也隨之增加,劑量的增加也意味著風險增加。

長期影響不容忽略

曾經有167位諾貝爾獎得主聯署呼籲「綠色和平」重新考慮其反對基因改造食物的立場。發起聯署的科學家理查德·羅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及其團隊曾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認為,在過去幾千年來,農民一直使用各種技術來選擇理想的農作物特性,相信基因改造食品有助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營養不良問題,而且至今沒有因食用基因改造食物損害健康的確診病例。

不過,林曉旭批評這類聯署信有一定誤導性,「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人類研發出多少藥物,原來覺得沒有什麼副作用,結果十幾二十年後發現有這個副作用,這不是歷史上一點都不少見的嗎?」

他比較欣賞墨西哥政府對於基因改造技術的保守態度,因為基因改造食品的大規模生產對於人體和環境都有深遠的影響。@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