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郭智輝:AI推升產業用電 需求從嚴預測

準經濟部長郭智輝15日說,上任後會盡速盤點能源政策、解決問題。資料照。(宋碧龍/大紀元)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近期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接連拜訪公協會、立委等交換想法和意見,經濟部能源署的業務報告也涵蓋電力供需、電價、排碳係數、再生能源、氫能及國際合作等議題。經與會官員轉述,郭智輝表示,由於人工智慧(AI)推升運算、伺服器、半導體的設廠需求,將以最嚴苛情境預測未來產業的用電需求,讓電源開發更有餘裕。

電力供需方面,郭智輝指出,為因應AI時代「算力即國力」情況,目前AI新投資、運算、伺服器、半導體的設廠需求持續增加,應有別於傳統對經濟成長率、溫度影響等項目的預測,思考新的電力負載預測模式。

官員轉述郭智輝的看法,要將過去負載預測數據與2021年因疫情帶動出口而造成用電快速攀升的情況做比對,同時納入新的預測參數;產能稼動率已逐步回升,全球景氣預期下半年回暖,將使產業需求更多、用電量也更大,不能低估未來景氣和新增的AI需求。

綠電部分,郭智輝預計近期拜訪公協會,詢問業者對綠電的需求及可接受價格。業者也認為,綠能開發時間缺乏彈性,造成綠電成本增加。

郭智輝表示,政府應積極協助綠電媒合並確保產業用電所需,「與其問題發生後再向社會解釋,不如現在就將各種可能因素疊加起來,努力解決」。

針對未來核電廠除役或新增機組狀況,台電指出,在順利推動電源開發計畫前提下,台灣到2030年將淨增加910萬瓩發電量,除役機組(如大林5號機)考慮轉作緊急備用機組,因為這部分涉及跨部會協商。郭智輝回應,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跨部會議題可優先提出討論。

焦佑倫:台灣應培養核電人才

電纜及不銹鋼廠華新麗華1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焦佑倫談到台灣的能源議題,他說,核電技術將持續進步,台灣應培養核能發電人才。

焦佑倫指出,台灣不論從事太陽能發電、海洋風電等綠能產業都有限制,不像美國、中國的國土龐大,有足夠空間可以發展,台灣應考慮核能發電。他說,就算現在台灣不採用核能發電,對核電安全存有疑慮,但不代表20、30年後的核電技術不被接受,核電技術仍將持續進步。

他認為,台灣即使不建廠也必須要有培育核電人才及技術的能力。台灣對核電要有全新的認知,並積極研究技術等相關領域,包括零組件的生產等,未來才有機會在相關供應鏈裡占有一席之地,就像台灣的半導體一樣。

對於台灣供電不穩的問題,焦佑倫指出,因應AI、EV等新需求,未來電網必須重新設計改造,這也是新的發展趨勢,這方面一定要有計畫性的規劃。

華新說明,該公司持有義大利CAS公司70%股權,取得不銹鋼關鍵零組件技術及認證,可應用於航太、國防、油氣、能源、醫療、汽車、精密加工。CAS持有英國SMP公司100%股權,未來除了提供不銹鋼生產原料,也是英國核電廠關鍵零件的供應商。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