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陆委会:两岸文教交流 不能去国立化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梁秀贤╱关西报导〕台湾的国立大学若与中国的大学签约合作,是否要去掉“国立”二字?陆委会专员蔡生当昨天在“九十二年度民间团体两岸文教交流研讨会”中,以“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提醒民间团体应多沟通,以免自我矮化;陆委会副主委黄介正说,要让对方了解,“台湾的柿子没有那么软”。

据自由时报11月1日报导,财团法人中文数位化技术推广基金会人员另指出,这场研讨会以“两岸四地”名义召开,签约拟定共识应使用何种名称?蔡生当说,以“港台澳”之名有被矮化之嫌,因为台湾不仅是地名,在政治、法律均有一定意义,中国搞地名这一套的目的在于矮化台湾,我方也不希望对方透过交流方式矮化台湾。

民间团体两岸文教交流研讨会昨在新竹县关西镇展开第二天议程,由教育部、国科会、体委会、境管局、陆委会等官员就交流秩序与注意事项提出报告,稍后则展开官民对话的座谈会,由陆委会副主委黄介正主持。

暨南大学教授李莹说,该校与中国的学校订约合作时,是否可去掉“国立”二字?他担心若不拿掉这两个字,合约很可能就签不成。

蔡生当回应表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以国立历史博物馆与中国签约展出兵马俑时,对方也表示“领导”有意见,馆方则透过民间团体多方沟通,最后也以国立历史博物馆名义完成签约。

蔡生当说,两岸文教交流采申报制,“国立”两字千万不能拿掉,民间团体不要听到对方“领导”有意见,就回头要求我方政府屈就,而是要多与对方沟通。

黄介正说,基于策略,不要主动为对方设想,可向对方说“我方领导也有意见”,尤其后续还有许多细节要协商,我们一定要坚持平等互惠立场,让对方了解“台湾的柿子没有那么软”。

稍后发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陈昌勇则表示,中国人士及配偶来台,比一般外籍人士的手续繁复,还要填写保证书,有时会让对方感觉被歧视。

对此,黄介正也说,他到北京参加国际会议也要申请台胞证,除非中国不用台胞证,台湾也才不用中国人民证;陆委会不是故意限制或制造不便,主要是因中国的导弹也不会分辨蓝绿颜色。

中华民国成人游泳协会人员则质疑,横渡金门厦门游泳活动已评估良久,何以迄今尚无解决方案?

陆委会文教处官员则说,金门有多处地雷区,国家安全也是重点考量,所以陆委会已向金门县政府表示“不适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