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闻欺骗和新闻愚弄

寒山:《参考消息》的来龙去脉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报导】(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2003-12-04

《参考消息》是一份由中共新华社出版的报纸﹐专门刊登国外的消息和对中国的观察。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共对国内外新闻的全面封锁和控制下﹐这份报纸由于多少刊登了一些和《人民日报》不同的消息﹐为人们提供了一扇唯一的了解国际情况的狭窄的窗口﹐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信息渠道的逐渐增加﹐这扇可怜的小窗口也就很少有人光顾了。

《参考信息》最初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问世的。当时中共刚刚开始武装割据﹐建立国中之国﹐但已经懂得新闻封锁对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性。但完全封锁不但不现实而且对自己也不利﹐所以中共创办了这份特殊的出版物﹐以刊物的形式刊登外界的新闻和评论﹐但只给高级干部阅读。

1956年11月﹐中共召开了八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示把《参考信息》的订阅范围扩大到县委委员以上的领导干部﹐数量由原来的两千份增加到30到40万份﹐形式也从刊物变为日报﹐但保留原来的名称。毛泽东说要把《参考消息》办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毛泽东之所以这么做﹐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苏共在那年2月召开了20大﹐赫鲁晓夫作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内容后来通过种种途径泄露了出来﹐使得人们十分震惊﹐因为他们在共产党全面的封锁新闻和篡改历史下已经习惯”伟大光荣正确”的谎言。因此苏共20大就象一场政治地震﹐动摇了共产党统治的基础﹐最突出的是波兰和匈牙利爆发的反专制争民主的人民运动。

从巩固共产党统治的根本目的出发﹐毛泽东吸取了苏共20大的教训﹐决定给中共的干部打预防针﹐让他们知道一点不同的消息﹐让他们了解一点世界的情况﹐让他们看一点外界对共产党统治的批评。毛泽东的主张受到很多领导干部的抵制﹐因为他们习惯于把普通党员和干部当作聋子和瞎子。他们也都知道扩大发行以后﹐实际上能看到这份报纸的人远远不止40万党员干部。当时在一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座谈会上﹐只有一个人赞成扩大《参考消息》的订阅范围。来自党内的抵制使得毛泽东在1957年一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就扩大发行《参考消息》发表了一通议论﹐说这是种牛痘﹐为了增加干部群众政治上的免疫力。在毛泽东的推动下﹐1957年三月一日﹐《参考消息》开始扩大发行﹐订数为30万份。1958年毛泽东又指示要再次扩大发行范围﹐让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也能订阅。1970年毛泽东再次指示把订阅范围扩大到基层党支部﹐《参考消息》的订阅数达到了600多万份。

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比那些反对扩大发行《参考消息》的中共干部要高明。《参考消息》所刊登的都是国外的消息和评论﹐包括标题在内﹐编者一般都不作改动﹐这就往往使得人们认为这就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国外新闻了。但实际上﹐《参考消息》是更高级的欺骗和愚弄﹐因为所有的把戏都玩在了新闻和评论的编选以及删剪上。这种编选的标准是严密配合中共的政治需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外对中共的反应。

例如﹐大量的篇幅常常用于转载中共在海外的喉舌和统战工具的言论﹐或者海外亲共人士对中共的赞美﹔当中共有什么重要动作时﹐《参考消息》充当的是”吹风”的角色﹐如林彪事件发生后﹐读者就能在这份报纸上透露的海外评论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中共的喜庆日子里﹐《参考消息》也会联篇累牍地配合发表报道北京等地如何热闹的新闻。当然﹐《参考消息》也会发表一些批评中共的文字﹐但这些报道和评论通常都十分肤浅﹐而且常常是小骂大帮忙。

今天当人们回顾毛泽东时代的新闻控制时﹐常常有人把《参考消息》抬出来作为毛泽东如何开明的证据。一些当年参加过编辑这份报纸的人还十分骄傲地说正如毛本人所期望的那样﹐《参考消息》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他们大概忘记了﹐《参考消息》固然是独一无二的﹐但决不是独一无二的开明﹐而是独一无二的欺骗和愚弄。(寒山)

相关新闻
【旧文回顾】杜导斌:不要再拿朝鲜民众的苦难作王牌了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