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猛涨引国际金融界关注

标签:

【大纪元12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魏德综合编译报导/中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的速度是6年来最高的一个月,显示中国经济可能增长过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通报﹐中国今年9月份物价指数比往年同期上升1.1%﹐10月份为1.8%﹐而到11月份则上升了3%﹐显示不断加快的上升势头。

据路透社11月12日的报导﹐10月份中国食品价格较同期上涨了5.1%﹐肉类上涨8.1%﹐食用油上涨17.1%﹐而同时汽车等产品下跌了4.5%﹐电子通讯器材下跌18%。雅虎商业报导﹐中国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1%﹐第三季度经济更是“疯狂”增长9.1%。

各方专家对中国的物价指数上涨也纷纷给予评价。9月份﹐面对几年来首次出现的物价指数上涨﹐中国经济研究所一位姓唐(音译)的研究员认为这是由于夏季的萨斯流行抑制的居民消费﹐这是进入秋季后的补偿性消费回升﹐而且不会持续。

对于11月份3%的上涨﹐香港中心银行副总裁托尼拉特说﹐“他们(北京)一直担心通货收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大家通常认为少量的通胀﹐2~3%是很理想的。”

中国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而物价指数下跌的情况。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中国﹐意在投资短期获利或等待中国人民币升值而得到高回报。据纽约时报报导﹐中国政府为此大量印刷人民币收购外汇﹐从而使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同时大量人民币流入市场。为了抵消大量人民币在市场流通带来的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政府又大量发行国库券和债券﹐从市场上把人民币提走。这个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民币的流通量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

另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通报﹐中国资金外流非常严重﹐近几年每年都有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又被不法官员转移到海外﹐这也部分抵消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关于这次物价指数上涨的原因﹐纽约时报报导﹐中国北方的干旱减少了玉米的收成﹐中国中部的水灾造成小麦减产。虽然中国政府完全可以用外汇储备﹐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来平抑国内粮食价格﹐但是由于海运价格涨了一倍﹐进口粮食价格仍高于国内价格。

而汽车的价格下跌完全是由于大量外国厂商进入中国﹐生产的汽车超过了市场需求﹐产品不得不降价争市场。

服装价格上涨3%和煤炭﹑电力价格上升﹐都显示工业产品已经有涨价的趋势。

持续攀升的数字引发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正如格林斯潘在德州达拉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所言﹕中国现行货币供应政策如果继续﹐中央银行将面对一个两难选择﹐一是过热的经济和随后可能的衰退﹐二是减少购买美元。而后一选择将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格林斯潘说﹐如果中国人民币升值﹐美国制造业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进口商会转向其他低工资的国家﹐但是中国出口减少将减缓经济增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