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威风不再

标签:

【大纪元6月1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熊健香港6月11日报导)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星期二发出公告,证实前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因为涉及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所发放贷款问题,已经被正式立案调查。公告宣布即日起设立一个专责委员会对中银香港的贷款审批程序、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进行全面审查。有评论人士认为刘金宝事件突显一国两制之下,香港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缺失和无力感。

中银香港在这份声明中也表示注意到香港有关执法机关对周正毅及其关联人士的调查,并且保证全面配合有关执法机关的调查。而香港的金融管理局王姓发言人告诉记者说,该局认为中银香港的声明是一种负责任的作法:“中银香港发表声明是负责任的作法。有助于公众了解事件。金管局一直都有同银行联络。就金管局调查范围委任核数师的事作商讨。”

香港中文大学通晓金融监管事务的郎咸平教授认为,中银香港前总裁刘金宝突然调回北京接受立案调查以及有上海首富称号的周正毅在中国大陆被扣调查有关中银香港贷款的事件,不仅仅说明了中银香港的问题,也涉及了整个香港上市公司监管的问题。也就是说香港的监管当局是否做好了把关的工作。这不但牵涉到香港的证监会也牵涉金融管理局是否尽到了监管的职责。郎教授一直对香港证监会的监管水平表示怀疑。他说:“怀疑的原因在那里呢?我认为香港证监会对香港上市公司一向是不得体的。也可以说它没有真正高调的取缔一些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这个事情是香港证监会这几年来的通病。”

*金管局管不了中银香港*

谈到香港的金融管理局,郎咸平教授认为金融管理局处理中银香港事件的表现令人十分失望。他指出媒体不断的追问金管局如何处理中银香港事件。而金管局给人的感觉是一问三不知,给人一种局外人的感觉。要不就推说他们要求中国银行做出解释:“金管局 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起到一点点协调的作用。因此整个信息的披露只要通过金管局线就断掉了。没有办法提出任何事情。从这方面来看对保护股民来说是非常差的。”

两三年来间接参与香港金融监管咨询的郎咸平教授从他的观察所得,认为香港金融监管当局在短期内是无法达到比较好的国际水平的。实际上这种监管不力已经损害了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形像:“香港的股市是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香港政府总是把问题推到97情况怎么样。但它从来没见到说越来越坏的原因是监管当局监管不力的缘故而让香港上市公司质素下降,所以国外基金不来了这才是主因。”

香港财经事务评论人士洪清田则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香港金融监管不力的症结所在。他指出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六年,在公司治理和监管方面呈现大倒退的现象。也就是说慢慢的中国自己一套的以我为主的标准从主权上、政治上,然后由上而下,由最高权力到中层政治和经济官员慢慢的把主权性,国家主权性转变为他们平常在香港办事的标准,把主权据为己用,落实在每个交易上。他说:“香港反过来本来的一套标准本来的一套方法就不能发挥原来应有的监督作用。好像这次中银事件证监会和金管局他们就对许多标准做出妥协。”

*香港屈从大陆标准*

因此洪清田表示一国两制要成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需要在两制之间有个平等对等的地位才谈得上。两制之间行业并存。可是面对的现实是香港虽然有它的一种操作运作上的先进性。可是两制在出现主权和主体上矛盾的时候就发生谁跟谁的问题。当然在主权上香港要跟中国大陆:“但是金融呢?其他的WTO,WHO,或者是公民社会公民权力标准原本是要跟香港的。因为香港在前面。但是你没有主权性,主体性。香港没有,你如何要求中国大陆跟你?”

洪清田认为要两制成功维持五十年不变,就是大的一方面,中国大陆自动自觉的不要整天体现主权:“反而是在很多方面,由八十年代开始由上而下的每一层中共官员政治官员,经济官员都自觉的按照香港的标准办事。这就给了香港一制比较大的空间生存的空间。但是97 之后这种自觉性就不存在了。”

因此,洪清田认为中国的各层官员要从宏观的政策上做出自觉的调整,真正让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按照香港先进的国际规则办事而不加制肘,如此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水平而杜绝金融机构和企业勾结舞弊的现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六月十号的记者会上表示,随着中国深化改革,银行业的监管已经得到加强,毋需因为周正毅的调查案件而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感到担心。他说中国政府会依法处理该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政商环境恶化 美德杰律所拟关闭在华业务
长江第1号洪水形成 中下游持续暴雨汛情严重
中植集团管理人申请248家公司合并破产清算
河北保钓人士宅基地被强占 上网求助引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