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标签:

【大纪元3月1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九日电)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最新调查指出,目前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普遍脆弱、局部改善、短期改善、长期恶化”的特征,这种生态环境将阻碍西部地区的发展。

新华社报导,生态专家说,西部地区地处中国的江河发源区及上游,对中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据统计,中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区、市的面积超过六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四亿,分别占中国陆地面积近百分之七十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

调查显示,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土壤盐渍化等现象严重,植被稀少、森林草原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西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短缺、水环境日益恶化,沙尘暴、滑坡、土石流等灾害不断发生。

中国大陆西北地区属资源性缺水,年人均水资源量为一千七百八十一立方公尺,远低于大陆人均水资源量两千两百立方公尺。西南地区则属工程性缺水,山区和丘陵占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很大。西北地区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水资源更为短缺。

西北干旱区有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等四条内陆河,沿河两岸形成连续不断、宽窄不一的荒漠河岸植被带,是干旱区的绿色走廊和生态屏障。

目前这些河流因缺水趋于衰败,荒漠化和沙化现象十分严重。报导说,最近五年中国荒漠化面积扩大五万两千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每年净增三千四百三十六平方公里,土地退化面积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青康藏高原近年来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迹象十分明显,黄河源流区大量湿地和湖泊消失。

相关新闻
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品质差生物数量锐减
澎湖风柜海岸获选为复育示范地
菊岛海鲜节六月盛大推出
台湾大学杜鹃花节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