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確治療疼痛 病人和醫師都要學習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四日電)台灣名模林志玲墜馬致使肋骨骨折的疼痛抱胸畫面,讓關心的她人心疼,後來林志玲接受止痛治療;不過,仍有許多病人忍受不必要的疼痛,醫界今天說,除了病人要勇於表達疼痛,醫護人員也要化冷漠為關懷,主動詢問病人給予疼痛治療。

吳小姐是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因為膝關節退化疼痛,無法久站,又不想放下工作,因此,動手術換關節,口服止痛藥吃到最大量仍然會痛,評估疼痛分數為八分,後來採用鴉片類的止痛貼片後,她的站立時間從二小時漸漸增到四小時以上,可以回到職場繼續工作。

身體健康的人可能很難想像疼痛的折磨,中國醫藥 大學附設醫院疼痛科主任洪至仁表示,病可以用以下方 式表達疼痛:一、要說出疼痛;二、評估疼痛的程度, 以十分為最痛,目前的疼痛程度為幾分;三、描述疼痛 的感覺;四、怎樣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或是緩解;五、 疼痛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六、以往疼痛治療經驗。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統計,十多年來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用量成長,美國、日本與台灣的癌症死亡率變化不大,但過去二、三年,就癌症止痛藥而言,美國、日本的「每百萬人口 (嗎啡)每日界定劑量」,卻分別是台灣的十八點五四倍及三點二三倍。

台大醫院麻醉部主任孫維仁表示,很多病人會擔心 鴉片類止痛藥成癮的問題,這也需要醫護人員用更多的衛教來解除病患忍痛和用藥上的迷思,醫護人員應該要主動詢問病人,各科醫師都應了解各級止痛藥的使用方式,才能依照病人的疼痛程度給予最適合的藥物。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蔡玉娟指出,國際疼痛醫學 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每五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位為慢性 疼痛所苦,台灣人口老化,伴隨而來的疼痛問題也愈來 愈多,十月十七日是世界衛生組識的「全球抗痛日」,台灣也開始推動「疼痛」為呼吸、血壓、心跳、脈搏以外的第五大生命徵象,使病人獲得正確的疼痛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