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亮点的黯然失色

“一号文件”所制定的目标未能实现

王维洛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3日讯】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1月13日头版头条发表了该报记者殷新宇/赵晓霞为“2004—中国农民收获喜悦”一文,把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第一次超过城镇居民定义为“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文章报导,200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4%,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市人均收入4.4个百分点。又说这是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城镇人口,是贯彻一号文件的结果。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一号文件把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作为2004年的最主要目标,如果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真正超过城镇人口,这也真可算得是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发表了2004年年度的统计资料,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无论是在绝对数上还是在相对数上,都要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二个多月前炫耀的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突然黯然失色。

下面是最近十五年来的一些简单资料∶198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37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602元,城镇居民人均绝对收入比农村居民高772元;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人均绝对收入比农村居民高3070元;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城镇居民人均绝对收入比农村居民高4494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85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人均绝对收入比农村居民高5878元;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绝对收入比农村居民高6486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最近15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势头就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一号文件贯彻执行之后也没有得到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影响中国不安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于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提高。2003年10月份中央政府将粮食价格提高了40%以上。但是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调,带动了全国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电费上涨、水费上涨、汽油柴油焉险恰⒒噬险恰┮祷ZN导鄹竦纳险恰E┟翊恿甘臣鄹裆险侵械玫降暮么Γ?又被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所抵销。最终导致了200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想通过粮食涨价来缩小城乡差别的目的没有达到。

2003年10月份粮食价格上涨40%多,这是政府严重干涉市场的行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措施,这不属于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宏观调控范围。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粮食价格上涨高于三分之一,这等于是向世界宣布,中国实施的并不是市场经济。

2003年10月份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能力。种粮不如买粮,种棉不如买棉。2004年前11个月出口粮食430.5万吨,而进口粮食894.7万吨,净进口464.3万吨,而在2004年前11个月则是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一出一进的变化,就使得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量增加2080.2万吨,这个量占中国2004年粮食产量4695万吨的44%。2004年前11个月出口棉花仅1.1万吨,比2003年同期减少89%,而进口棉花192万吨,比2003年同期增长150%,中国从棉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预计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逆差为55亿美元,而过去的8年平均每年的农产品进出口的顺差为43亿美元。

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其后果是农民最终得利并不多,粮食涨价的收益被其他商品的涨价所抵销。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导致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种粮不如买粮,反过头来,身受其害的还是中国农民。

中国农村人口收入的增长超过城镇人口这个“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亮点,在“闪光”了短短的两个月后,就黯然失光。2005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没有了粮食大幅度涨价的支撑,失去了政府的进口关税保护,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可谓是道路更加艰难。

(作者为工程师,现居德国。)

--转自《观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王维洛:重庆万州骚乱的社会背景
王维洛:三峡工程移民人数是113万还是180万?
王维洛:朱熔基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外迁异地安置计划的失败
王维洛:三峡工程开工十年死伤枕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