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年金保險 報酬加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勞退新制開跑後,企業員工人數達200人以上的勞工,還有機會選擇年金保險,也就是企業主本來每月要提繳6%工資,可拿去向保險公司投保年金保險,這對勞工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有機會獲得比個人帳戶制更好投資報酬,且能滿足「一站購足」退休需求。

根據勞委會的統計資料,98%的台灣企業,平均存活期間是13年,至於勞工則是平均8.3年就換一次工作,在勞退舊制架構下,於同一家企業工作滿25年,或工作滿15年且年紀達55歲,能順利領到勞退金的勞工,真的是少之又少,這也就是7月即將施行的勞退新制,設計能讓勞工帶著走的個人帳戶,希望勞工一定領得到退休金的立意,同時也通過讓年金保險制並行的另一個選項。

未來不論是個人帳戶制或是年金保險制,其實勞工最關心的就是,用那一種可以領到較多的退休金?以個人帳戶制為例,企業將每月提撥金額繳到勞保局的個人帳戶,每年投資收益率,以不低於七家大型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的平均數為限;年金保險制同樣也不能低於這個門檻。

但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李永振指出,保險公司的經營運作,一向比較擅長的就是長期資產管理,而且已經有相當豐富的投資經驗,有信心可以為勞工提供更好的退休金收益和退休準備,尤其向保險公司投保年金保險,還可以獲得量身訂製的退休組合,例如一起納入身故保障、醫療或看護保障等規劃,滿足勞工「一站購足」的退休需求。

勞工權益 不打折

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勞退新制上路後,勞工可能面臨新舊制間的轉換,如果前後銜接的都是新制,當然就沒有問題,但勞工若從原本提供年金保險的企業離職,然後轉赴其他公司,或反過來加入投保年金保險的新東家,應如何維護權益呢?

以小林為例,他選擇勞退新制的個人帳戶,但經過2年後轉職到別家公司,根據相關法令,如果新東家已經向保險公司投保年金保險,小林可以選擇保留已經提存的個人退休金專戶,或是將個人帳戶中的本金及收益,一次移轉至新公司的年金保險中。基本上因為年金保險契約是以雇主為要保人,因此,雇主必須幫員工提繳保費,勞工是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角色,但當員工離職後,老闆當然沒有必要繼續再為勞工提繳,屆時就面臨年金保單效力,以及員工權益保障的問題。

舉例來說,陳小姐現在所屬公司,決定要在7月以後投保年金保險,假設她將來因為生涯規劃而離職,而且再就業的新公司並未投保年金保險,新雇主為陳小姐提繳6%薪資到個人退休帳戶,這時她可以選擇保留過去已經提存的年金保險(由她自己續繳保費,保單也持續有效 ),或一次將年金保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移轉到個人專戶,確保自己權益。

保險公司 搶商機

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年金保險示範條款目前尚未公佈,現階段壽險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務,主要還是以法律、會計、人力資源、留才計畫等諮詢為主,但其中富邦人壽已設計一套「勞退新制HR作業系統」,提供企業主針對薪資提撥、薪水計算等問題的專屬解決方案,至於年金保險商品方面,各壽險業者已摩拳擦掌,準備積極搶食退休金大餅。

行政院勞委會規定承辦年金保險的壽險公司,必須擁有信用評等A級以上標準,目前本國的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台灣、新光、富邦、中信局等,都符合規定的資格,外商公司也有多家已達這項門檻。

未來勞退新制上路後,雇主每月要提撥6%薪資到勞工帳戶,且勞工可自己相對提撥0%至6%薪資,如果再加上維持舊制、或選擇年金保險的員工,則雇主每月光是計算員工薪水、提撥額度,就足夠傷透腦筋。因此,有不少壽險公司均組成相關團隊,例如宏利人壽的「頭家顧問團」、全球人壽的「鈔人特攻隊」等,以提供企業主相關的法律、會計等諮詢;富邦人壽更斥資研發一套「勞退新制HR作業系統」,強調可解決企業彙整勞退資料、試算員工勞退提撥金額、薪資計算等問題,免費提供企業試用。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