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停經婦女的泌尿生殖道問題

台北榮總婦產部總醫師 張家銘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訊】 接近50歲之婦女,慢慢的會面臨停經的事實。原本泌尿生殖道控受雌激素支配,此時漸漸出現了結構及功能上的變化:泌尿道的上皮變得比較脆弱,易有感染,頻尿及小便疼痛的問題;而生殖道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容易發展成萎縮性陰道炎,也會呈性交不快的現象;或因骨盆腔鬆弛,而造成陰道壁或子宮的脫垂。諸多症狀帶給患者不適影響的範圍常是心理層面大於生理層面,而這其中最常見的是尿失禁。以下就這個疾病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尿失禁患者最常在腹壓增加的情況下,例如打噴嚏、大笑、或跑步時,尿濕了褲子。隨著漏尿以及尿騷味的尷尬,患者遭遇到生活上極大不便及困擾,甚至影響到心理及生理健康。根據統計,台灣地區20歲至59歲之婦女約有二成發生尿失禁;到60歲以後,三成會有漏尿的情況,約等於200萬人其中僅約三分之一接受冶療。半數人認為尿失禁是不能治療的;有25﹪的人嘗試中藥或民俗療法。多人因為這隱諱疾病,羞於啟齒而默默承受痛苦。

尿失禁發生的原因,主要與懷孕生產及老化過程有關。懷孕時,子宮會變大而將骨盆腔過度伸展;停經之後,缺乏荷爾蒙剌激作用,或因老化造成骨盆腔肌內韌帶老化鬆弛,以及尿道旁組織萎縮,都是造成尿失禁常見原因。以尿失禁種類而言,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九成患者,因解剖學的改變及缺陷,腹壓增加的情況下,膀胱頸向下向後位移,腹壓只作用在膀胱而無法傳達到膀胱頸及近端尿道,而形成漏尿。其它的種類,還包括因為逼尿肌不自主收縮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或因神經病變形成的滿溢性尿失禁,或混合以上數種病因形成的尿失禁等。

尿失禁的病患求診時醫師首先會詳細問診,因尿失禁成因不同,完整詳盡病史對鑑別診斷有極大幫助。另外,醫師還會要求病人每天記錄「小便日記」,包括飲水量、尿失禁時間及嚴重度間的關係。以上記錄,配合上護墊測試及尿路動力學檢查,就可以正確地把尿失禁的原因找出來。

冶療方面,首先介紹一種不用打針吃藥,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凱格爾運動」(Kega1 exercise)也就是坐在馬桶上,兩腿張開,解小便的過程中,再忽然中止解尿。等熟悉正確的肌肉收縮感受之後,日常生活中無論站立或平躺,都可以隨時進行。每次3至5分鐘,約三個月就可以感受到進步。

對於更年期的婦女,也可以考慮雌激素療法,藉由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改善因缺乏雌激素引起泌尿生殖道老化鬆弛的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可以用手術加以冶療,目前本院實行較多的是Burch及Tension free sling手術。前者,可以在腹腔鏡下執行,將膀胱頸的位置吊高以解決尿失禁。而後者是恥骨上切開二個0.5公分的傷口,將mesh放在尿道下,再靠腹直肌的力量提高尿道。這種手術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在病患清醒狀態下調整以得最佳效果。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

更年期的日子總是會來臨,正確的認識與樂觀的面對,才是積極的態度。尿失禁是更年期常見疾病,每人症狀輕重程度不同,小至日常生活輕微的不便,大至造成社交生活全面退縮。以上所提可以知道,經由正確的診斷,尿失禁是可以冶療的疾病。坦然面對尿失禁,做個更自信的更年期女性。

本文由台北榮總人電子週報所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