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关渡.关渡宫.关渡自然公园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
标签:

我至少有十年没来关渡了。关渡宫前的淡水河水岸景观,今昔变化颇多。如今的关渡,除了关渡宫之外,也拥有更为丰富的休闲内涵。



这里兴建了码头,有“蓝色公路”的汽艇船只行驶往来于淡水与台北,沿着河岸也辟建了自行车专用车道。这里有提供脚踏车出租,租车处的店面别致,店内传来悠扬的轻音乐声,店门前放置着一排排待租的脚踏车,这景致让人有租车一游的冲动。

今天的关渡码头却空荡不见船影,售票亭也关闭着。我猜想是非假日的关系。台北市的“蓝色公路”已行驶一、两年,市区的大稻埕及大佳河滨公园都设有码头。

“蓝色公路”的两条路线,一条走淡水河,一条走基隆河,都以关渡为中继站,然后前往淡水渔人码头。以现场所见,台北市的“蓝色公路”,似乎还在惨淡经营,原因何在?若有机会我倒是想亲自搭乘体会看看。

河堤之外,淡水河的沙洲有红树林,树下的黑色泥沙上有螃蟹的踪影。这里的螃蟹与北海岸、东北角海岸的螃蟹品种不同,仔细瞧,我看见了“弧边招潮蟹”。这种螃蟹,小小的躯体,却拥有一只单独的红色巨螫,像是雄纠气昂的独臂刀王。沙洲上除了螃蟹之外,也有不少垃圾。

关渡宫前的广场,有鸽群在地上觅食。小朋友持零食,丢向鸽群,群鸽竞走逐食。这景象虽然并不令人感觉新奇,但回想起二、三十年前,这种场景也只有在电视播出的国外景点才看得见。若在台湾,鸽子早已煮熟,随着轻烟坠入老饕的胃里。



进入关渡宫,先通过一长长的隧道。原来,现在大众熟知的关渡宫入口,其实是关渡宫的后门。关渡宫位于前山,因腹地狭小,不易停车,后来庙方从后山开凿隧道通往淡水河岸的这一边。这边腹地大,可设大型停车场。久而久之,游客多从这一头的隧道走进关渡宫。

关渡宫的前身,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是北台湾最早的妈祖庙,甚至比郁永河来台北开采硫磺的年代还早三十几年。关渡宫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断扩建,如今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关渡宫虽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称得上是名刹,但却已丧失成为古迹的条件。



庙里勉强可看到的古物,是在古佛洞的入口通道上,有一个号称“镇洞之宝”的石臼。石臼上刻着:“甲辰年,关渡拓宽时,河底发现宝臼,经为本宫镇洞之宝,愿与善众结缘,共享福寿。”石臼上放置一金元宝,供进出的信众摸触祈福。我以手触摸石臼,从质朴的石头表面,可以感受到岁月的刻痕。



关渡宫却将解说文字直接刻写在这个石臼的外观上,给人一种“一叶知秋”的印象。关渡宫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却只能拿河底捡来的石臼来当镇洞之宝,可说是“礼失而求诸野”。



今天来关渡,不是为了关渡宫,而是为了“关渡自然公园”。从关渡宫前的知行路,就可看见关渡自然公园的指标,循着路标往知行路走,右转再左转,就来到了公园的入口处。买门票,然后进入公园。

“关渡自然公园”是台北市最大的一块湿地保护区。这里位于淡水河与基隆河交会处的堤防之内,占地约58公顷;堤防之外,还有55公顷的土地划为关渡自然保留区,因此,整个保护区的湿地面积超过一百多公顷。

这块湿地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冬季,北方候鸟南下避冬,路经淡水河河口时,候鸟会选择关渡湿地栖息。

这块自然湿地随着台北市的工业发展,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从民国七十年起,保育人士不断呼吁政府设立保护区,以保护关渡湿地的生态环境。

开发或保留,曾论战多年。民国八十五年,台北市政府终于决定保护这块台北市最后的湿地,成立“关渡自然公园”。经数年规划,于民国九十年起正式营运,由市政府委由“台北市野鸟学会”经营管理。

“关渡自然公园”内大部分的区域保留给在这里栖息鸟类及其它生物得以悠游其中,游客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内,以望远镜观察保留区内的鸟类活动。

游客活动的区域约只有5公顷,规划了自然步道、赏鸟小屋及自然中心。步道经过之地,划分为海岸林区、河岸生态区、埤塘生态区、亲蟹观察区、北部低海拔林等区,赏鸟小屋则分散于园区面向保留区的各个角落。



游客可躲在小木屋里,隔着观景窗,静静地观赏鸟类活动,而不会干扰到它们的正常栖息。



我走进自然公园,沿着步道指标,参观各区。海岸林区,可以观察植物如何在保水、抗盐、繁衍上,演化出许多特殊的构造,以适应严苛的海岸环境。

河岸生态区,则可看见贵子坑溪流经此处,变为芦苇林泽的咸水湿地环境。贵子坑溪由于上游的垃圾污染,使溪水变成臭水沟。关渡自然公园积极对贵子坑溪进行整治。河流中架设除污设备,例如拦油污及曝气的装置,溪岸旁也设置人工砾床来协助过滤除污。

贵子坑溪令我想起“我家门前有小河”的童年时代。三十几年前的台北市,市区内的溪流有鱼群悠游,溪水清澈,可跃入溪里游泳。这景象仿佛还是昨日,又似乎已很遥远。台北市的“蓝色公路”所以惨淡经营,或许与淡水河的气味有关。

来到埤塘生态区,走于栈道之上,欣赏埤塘的湿地环境。接着,便绕到了亲蟹观察区。水磨坑溪在这里进入关渡闸门,由于水流平缓开阔,便创造出营养的泥滩地,生态丰富,退潮时分,可观察到各种蟹类在泥滩上觅食。再往前走,步道沿途设有赏鸟小屋,供游客藏身,观赏保育区内的鸟类活动。



绕了一圈,最后来到自然中心。自然中心是关渡自然公园内最具规模的建筑物,全馆的空调冷气,让人一走进来,就感觉浑身清凉舒适。这里有生态解说等图片展览,除了自然生态的介绍,也包括了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料。墙上资料写着郁永河《裨海游记》的一段文字:

“由淡水港入,前望两山夹峙处,曰:甘答门,水道甚隘,入门,水忽广,漶为大湖,渺无涯矣。”

“甘答门”,就是今日的关渡。当年郁永河经过关渡,进入台北盆地时,看见“水忽广,漶为大湖,渺无涯矣。”这句话引起后代学者的争论。郁永河所看见的景象是否只是基隆河、淡水河交会的一片水泽湖景,还是当时整个台北盆地已因康熙34年(公元1694年)的大地震后,地层下陷而变为“台北湖”?

墙上有一幅乾隆初年的台湾地图,台北盆地被画成汪洋大湖。是否代表着“郁永河印象”呢?我对台北湖并没有深入研究。以我自己旅行的经验来说,有时亲眼所见不一定真实(例如:看错、看走眼,或者是盲点、偏见造成的视觉扭曲),记忆又往往不可靠(例如:记忆因时间而模糊、衰退,或是选择性的遗忘等)。



自然中心的二楼令人惊艳。这里有餐饮服务,可以在此用餐及喝杯咖啡。二楼的赏鸟眺望区设置了几台高倍率的望远镜,免费供游客使用,从前面大片的透明观景窗,可欣赏在生态保留区内的鸟类。



这里有图鉴可查阅各种鸟类的名称,也可向现场的解说义工咨询。自然中心的二楼可说是关渡自然公园最迷人之处。从望远镜头里看见一只只近在咫尺的鸟只特写镜头时,心情更是飞扬。



我原以为现在并非候鸟季节,或许看不到什么鸟,事实不然。保留区内的埤池岸边,可看见不少种白鹭,颜色不一,大小不同,我无法一一辨识鸟名,但这无损于赏鸟时的乐趣与惊奇。而这里的冷气可媲美麦当劳汉堡店。倘若能带一本“鸟”书来这里消磨一整天,谁会说不愿意呢?

旅记日期:2005.06.27 (旅游日期:2005.06.01)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任金兹:台湾需谨慎处理公投入宪议题
三芝旅游服务中心.源兴居
HOT前成员TONY 生日会公开“被删除歌曲”
澳报:冒触怒中共的风险之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