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搭起新橋樑–創造”心”生命

國軍桃園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劉光益醫師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9日訊】台灣已漸漸邁入老年化社會,一些發生在老人的疾病比重慢慢地升高,如,心臟病已是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佔大多數。什麼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們的心臟不停的跳動供應身體循環,然而,心臟本身時時靠心臟表面有三條冠狀動脈供應血液、氧氣和營養以維持跳動,一旦動脈發生粥狀硬化形成狹窄造成缺氧,引發心絞痛或嚴重的心肌梗塞,對生命便有致命的危險。

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首先由心臟內科醫師確立診斷,病人接受系列檢查包括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和心導管檢查。在心導管檢查中,若發現比較輕微冠狀動脈狹窄,可以立即給予氣球擴張術或支架放置來治療,以維持血流暢通;但對於發生左冠狀動脈主幹,近端嚴重狹窄或阻塞,三條動脈狹窄時採內科治療可能危險或無效,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提供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冠狀動脈臟繞道手術是很常見的開心手術,但你對它了解多少呢?現在就一起來認識吧!

《什麼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在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接合一條新的血管,如同高速公路損壞,於其上重新建築一條新橋樑繞過此處,以維持交通順暢,血流仍可供應遠端的心肌正常運作。

《如何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如何執行?》

由胸腔正中切入,通常由取下腿上大隱靜脈和胸骨後的內乳動脈當作新血管,接合狹窄或阻塞後的冠狀動脈,另一端再接到主動脈上,在心臟表面搭起一條條的新橋樑,原本缺氧的心臟得到充分的血流供應,恢復較佳的心臟收縮功能。在執行繞道手術時,可採體外循環讓心臟停止或不停心跳動方式來接合血管。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有多危險?》

許多繞道手術的病患,相較於只需一條繞道的患者,並不見得有比較高的風險。繞道的數目並不代表病患的風險,病患的風險要視病患年紀、整體狀況、是否患有腎臟疾病或糖尿病,以及心肌本身的問題。因此,如果病患的狀況良好,繞道的數目可能僅代表需要更長的手術時間,而不是更高的危險。在相對比較年輕的病患,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例,他沒有其他相關重大疾病,繞道手術的風險是很低的,一般危險機率是3-5%。

《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一旦繞道手術完成,醫師以電擊重新使心臟跳動,並停掉心肺循環機;然後病患將會被接上許多儀器,以監測心律,且放置兩條導管以供引流自胸腔流出的液體,有時候會在病患胸前接受暫時性的節律器。術後,病患會在重症加護病房待上兩三天,接著病患會轉到一般病房接受五至七天的觀察照顧。

進行繞道手術後的恢復是出奇的快,像柯林頓這個年紀的病患接受單純手術,如果,心肌沒有嚴重受損,可以在5天內出院。接受繞道手術病患出院後,接下來的1至4個禮拜可以慢慢地開始活動。大部分病患在6至8個禮拜會完全恢復,雖然某些病患需要更長的時間,但需要在家待4至6個禮拜慢慢恢復,病患不需要完全躺在床上,之後,病患仍需定期至門診回診,每日服用藥物以控制血壓、血糖,清淡少油飲食,保持適當運動和愉快心情,才能常保心臟健康。

本文由國軍桃園總醫院www.aftygh.gov.tw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