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人聽力常受損 但缺乏適當治療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0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文編譯報導)和聽力受損的人對話,經常是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有時會捧腹大笑,有時又會深感挫折。大多數的人都會失去耐心而放棄對話,除非他恰好願意享受這樣毫無前提的無厘頭式的推斷。 雖然家人會敦促病人使用助聽器,他們多半會嫌麻煩或者不喜歡戴。

全美國約有三千一百五十萬人為聽力受損所苦,六十歲以上人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體力有問題,在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口這個比例高達50%。聽力受損和年紀增長有關,醫學上稱為老年性耳聾。

根據美國麻州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神經學家的研究﹐聽力受損是美國老年人慢性病的第三位,僅次於高血壓和關節炎。嚴重的後果包括與社會孤立、機能衰退和憂鬱,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也會衰退。

1999年美國國家老年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對2,000位聽力受損的成年人進行行為調查發現,使用助聽器的人對自身有更好的感受,更加獨立,心理健康,和家人相處愉快,但是只有五分之一使用助聽器,因為助聽器通常是在醫療保險給付之外,極少私人保險公司願意提供助聽器。

常見問題是,很多聽力受損的人不知道或懷疑自己聽力有問題,反而抱怨別人的口齒不清或說話太快,每年體檢也很少作聽力檢查,其他的人則是不好意思戴上助聽器,有助聽器的人之中約有30%沒有每天佩帶助聽器。

在過去十年間助聽器已經大大的改進,有更好的設計和更多的選擇,然而有些人因為一次不良的經驗,不願再作新產品的嘗試。

聲音進入耳朵是經由耳膜的震動,中耳內的三個微小骨頭吸收震動傳遞到耳蝸神經(也稱作聽神經),它是一個蝸牛殼狀的結構,有三個充滿液體的細管,會再將訊號傳到腦幹的聽覺神經中樞,完成訊號的傳達。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結受損都會造成聽力受損。例如外傷、慢性病、耳垢、耳骨相連、疾病(例如糖尿病)、藥物反應(例如抗生素或某些抗癌藥含有毒性)和遺傳,有些人基因突變也會導致容易聽力受損。

環境因素一般常見的是大聲吵雜,突然的非常大聲例如爆炸,或者是槍擊聲自耳邊經過,更常見的是持續的大聲如搖滾樂團或耳機的使用,一部份搖滾樂團成員和很多搖滾歌迷有聽力問題。

老年人聽力受損常常是聽覺神經多次傷害的累積。發現耳朵的問題是重要的第一步,耳疾專家呼籲家庭醫師在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做體檢時,作耳語測試或小小的聽力測驗,一旦懷疑有聽力問題,就由聽覺專家(audiologist)安排詳細檢查,越早處理越容易找出問題。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