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風濕病的沐浴療法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沐浴療法是在水中或藥液中浴身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春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就在《離騷》中寫有”新沐者必彈冠,新沐者必振衣”的話。《禮記·曲禮》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的記載。《素問·至真要大論》載有”摩之浴之”的治法。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記載冰浴治病的方法很多,如治療風痺、痛痺的就有十幾種沐浴療法。自古至今,沐浴療法一直為臨床和民間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沐浴療法簡便易行、效果好,患者可以在家庭完成。沐浴療法有冷水浴、熱水浴、不感溫水浴、藥水浴、礦泉水浴、海水浴、蒸汽浴等多種方式。礦泉水浴和蒸汽浴已在有關章節中介紙在這裡只介紹與治療風濕病有關的熱水浴和藥水浴兩種。

(一)熱水浴

古羅馬時代,宮殿裡遍佈精美的浴室,它們分成淋浴室、溫水浴室和蒸汽浴室。病人先在蒸汽浴室內進行鍛煉,出汗後,進入熱水池中。當時就是利用熱水和水蒸汽治療流行的風濕病。這種用物理因素治療疾病的方法,是和現代理療的原則相吻合的。它可以減輕疼痛、鬆解肌肉痙攣、促進氣血運行。

熱水浴的方法:取熱水注入浴池或浴盆內,測量水溫,根據個人的耐受力和病情需要,使水溫保持在39-42℃左右。最初幾次熱水浴水溫宜從36℃逐漸升高到39℃以上。將衣服脫光,將身體浸浴在熱水中,盡量採取舒適的體位。第一次浸浴5-6分鐘,以後可增到30-45分鐘,也可每沐浴8-10分鐘,出來晾3-5分鐘,再跳進熱水中沐浴。沐浴後在溫暖清爽的室內將身體擦乾,休息。待無汗時再穿衣服。倘若不適應熱水浴,也不要勉強,以免發生虛脫。理想的熱水浴,應使病人浴後感到欣快與舒適,不應產生疲倦、軟弱的感覺。熱型痺證者不要選用此法治療。

(二)藥水浴

早在三千年前,藥水浴療法在我國宮廷和民間就很盛行,古代聞名的香湯沐浴,就是一種藥浴,把麝香和一些中藥配伍,煎成浴湯沐浴,用於消除疲勞。有些地區招待貴賓請客入香浴,看作是一種友好的禮儀。每逢端午節用菖蒲或艾葉煮水給小孩浴身,可起到防疫和保健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洗澡本身就能消除病菌,促進血液循環。洗浴時,毛孔開放,呼吸加快,浴水中加入的中藥,通過開放的毛孔、皮膚吸收,一部分具有揮發性成分的藥物分子,能通過呼吸道吸入。因此,藥水浴確是一種健身、治病的有效方法,能治療多種疾病,其中風濕病就是它的理想適應證之一。

藥水浴的方法,取熱水注入浴池或浴盆內,再將選定好的中藥煎煮,把濾液倒入熱水中。將水溫調至35-50℃左右。最初幾次藥水浴,水溫不宜太高,以後可逐漸加溫。光身浸於藥水中,取舒適體位,每次浸浴15-30分鐘。浴畢,用溫清水沖洗,再用於毛巾拭乾,穿好衣服,避風。

風濕病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先用下面兩個方藥中的一個,作為藥浴用:當歸15g、川芎30g、雞血籐40g、防風100g、大活100g、川續斷120g、狗脊100g、巴戟天100g、葫蘆巴100g、川牛膝150g、桂枝100g、赤芍60g,水煎浴身,每日一次。此方藥適用於風寒濕痺。桑枝500g、海桐皮60g、稀簽草100g、海風籐100g、絡石籐200g、忍冬籐60g、雞血籐60g,水煎浴身。注意水溫不要超過37℃,每日一次。本方藥適用於關節紅腫熱痛的急性關節炎症(即熱型痺證)。

應用沐浴療法應注意:飯前或飯後不宜進行沐浴,因為空腹可引起低血糖、飽飯後又會影響消化功能;一定要控制水溫、使病人能耐受;熱痺者水溫不能超過37℃,寒痺者水溫達39℃以上才有效;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病人,洗浴時間宜短;孕婦或月經期的婦女不宜使用沐浴療法;年老體弱者防止虛脫。

來源:華夏中醫網(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