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脊椎手術後之物理治療

陳子敬 (台灣振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人氣: 98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0日訊】當椎間盤突出或脊椎退化性關節炎長期保守治療無明顯改善,或神經受壓迫症狀明顯加劇,並且出現併發症如大小便失禁、性無能、肌肉無力等,均可考慮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診斷工具的進步及手術技術更加成熟,脊椎手術成功率亦相對提高,若加上復健物理治療的幫助,更能達到完美境界。

一般脊椎手術完成後,初期病患最常抱怨的是傷口疼痛、下肢腿麻、無法久站久坐等。休息一段時間後(約四星期)疼痛減輕,下肢卻無力且腰部酸痛,走路無法持續等功能性障礙,影響日後回到正常的生活型態。

物理治療介入對於脊椎手術後提供了許多優點:包括減少疼痛、減緩發炎、減少併發症、放鬆緊張的肌肉、加速傷口癒合、減少傷口沾黏,增加關節柔軟度、並且強化腹部肌肉,連帶的可使腰、背部疼痛復發率大幅降低等,都是為恢復原來正常能作準備。

★住院期間之物理治療

.緩解疼痛、消炎消腫、加速傷口癒合:利用熱療及電療,增加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減少臥床之併發症:教育病患每二小時翻身及適當擺位。
.教導病患如何穿戴背架,並告知長期使用卻不做運動的話容易造成腹部、背部肌肉活動不足、背部穩定性不夠,反而使背病發生。
.參加背痛教室,給予病患正確腰、背痛知識及預防再次復發皂衛教認知。
.鼓勵病忠早日下床走路,坐姿要減少。
.仰臥時做下肢及及腹肌等長肌肉運動及腳踝運動。
.按摩傷口周圍以軟化疤痕組織避免粘連。
 
★居家期間之物理治療及注意事項

.當下肢肌力增加時,開始溫和下肢等張肌肉運動。
.術後四星期可允許增加坐姿,但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宜。
.禁止抬重及彎腰取物至少六週,六週後可逐漸進展。
.術後三個月內最好不要長途旅行。
.避免長時間固定於同一姿勢,如長時間開車或搭機等。如有需要,可考慮穿戴束腰,以減輕背部壓力,且增加腹內壓來支撐脊椎。
.背部穩定運動訓練,強化腹部及背肌肉,同時收縮與增加本體感覺回饋。
.伸展背部傷口疤痕及腿後肌肉群之延展性。
 
★回到工作崗位之物理治療及注意事項

.術後四週,允許病患作需要走路但不抬重物之工作。
.術後六至八週,病患可坐立較長時間且行走時可抬輕微之重量。
.需大量勞動者,大約十二週可回到調整後之職務;若需要非常用力的勞動者,必須永久調整其職業,或穿著適合且支撐力量足夠之支架或背架。
.不能過度勞累,如果熬夜或長時間加班,就可能容易復發背病症狀。
.培養持續終身的有氧運動,如水中運動,每週至少三次,運動前作五至十分鐘暖身活動,運動強度以不感覺疲勞的程度,持續二十至四十分鐘。
.加強背部、腎部及腹部的柔軟度並持之以恆。

開刀治療脊椎病痛只是恢復健康的起點,往後如何保持開刀後成果,才我們真正關心的焦點。唯有時時刻刻自我提醒正確的姿勢、自我放鬆、規律的運動,才能真正體會「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