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经纬 第54集

横河:中共的强心剂–评《大国崛起》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9日讯】 (希望之声记者汪洋报导)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时事经纬》节目,我是主持人汪洋。

横河:我是横河,大家好。

汪洋: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电视剧“大国崛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对这个剧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十二集的电视片“大国崛起”,主要是讲述几百年来像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荷兰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这九个国家崛起的背景、原因以及衰败的过程,有人认为这是给中共的政治改革在造势,也有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个节目会出自中央电视台。

现在为什么中共要播出这个电视片?这其中是不是也反映了中共的观点呢?今天就请横河先生来给我们大家分析一下。横河先生,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电视片主要说了些什么?

连接收听

横河:这部电视片一共是十二集,我没有直接看这部电视片,但我把它所有的解说词全部看了一下。总的感觉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十二集电视剧内把历史跨度达五百年,九个国家的历史兴衰都说清楚,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方面研究的文章,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特别是在西方是多得数不清的,观点也是各种各样的。

选择哪几个国家,这些国家选哪些例子,进行怎么样的解释,其实是有非常大的余地的。是不是选这九个国家?在十二集的短片里面,如果看不到这些国家的兴衰本身的历史的话,至少我们可以看到,选择题目的人和推出这个片子的人要表达的意思。

汪洋: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叫“大国崛起”,到底怎么样是大国呢?在挑选大国作为例子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观点。

横河: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国,一个是崛起。首先什么是大国?中文的大国直接翻成英文就是很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所选择的并不是地缘上很大的国家,甚至不是人口很多的国家。

选择的国家都是曾经在世界史上、在军事上、或者是在经济上,或者是在政治上,在某一个时期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的实力,也就是在选择的时候给大家一个选择的目标,要做大国就要做这样的大国。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大部分人并不会对这个题目感觉很奇怪。其实这个题目是很奇怪的,作为大国的话,在这里显然是一种超级的力量,以前我们所说的超级大国就是这一类的。而且把它定位在崛起这个说法上,“崛起”是说,原来跟大家是一样的现在我超出别人了,要与众不同的在经济上或军事上要比别人强大,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更强大。

这个观点并不新奇。六十年代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就强调说,我们爆炸了原子弹之后,就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加入了核大国了就变成了世界民族之林,当时是世界一百多国家的地区,现在有两百多个国家的地区。如果说非要有原子弹,才是民族之林,其他两百多个国家怎么办?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我只有成为大国、加入超级大国的俱乐部、超级大国的行列,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显示的并不是要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份子,而是要统治别人。以前,在中国大陆的人都知道,一直批判的、但实际上一直想做的,就是世界霸权的问题,这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到现在,是一脉相承,没有很大的变化。

汪洋:那您觉得这个电视片“大国崛起”是不是也是为中国设计的一个崛起的蓝图呢?

横河:要是说中国崛起的蓝图可能太大了一点,因为这么短时间,这么小一篇东西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更像为中国人设计的一个大国梦,从片子内容看大家不知道是不是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这么多国家里面,绝大部分成为所谓大国的并不是被人设计成大国的。

绝大部分国家包括(电视片)里面自己讲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英国或者荷兰,它都没有在一开始就设计自己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更不要说全民都想成为世界大国,更多的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一连串历史机遇造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自己去分析的话,更多我们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

因为这一连串的机遇要发生在同一个国家,而且恰好是时间、顺序,你不相信把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颠倒一下它就不会发生了。

汪洋:那您给我们具体举一下例子好吗?

横河:比如说葡萄牙怎么会成为海上霸权呢?就像电视片里面说的,它是由当时葡萄牙对香料的需求造成的,为了到东方去寻找香料,结果他们想通过航线绕过非洲,找到一条到印度的贸易之路,所以他们在开辟海上通路的情况下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和贸易。

再比如说这里举到的第三个国家是荷兰。荷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他早期是渔业发展成商业,然后又如何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又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那么这个东印度公司拿了大家的股票又怎么发展成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

你可以看到这一个过程怎么可以从一个渔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现代贸易的雏型,怎么会这样呢?所以你从当中可以看出来它的一连串的过程,并不是荷兰人在打渔的时候就设计出来的,而是历史的一个选择。

再举个例子,英国为什么在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很多人都认为这也是偶然的事件。以前中国人曾经讨论过的说为什么整个西方欧洲发展了资本主义,中国没有,其实不是的,中国和其他的大部分国家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发展过程,在欧洲出现的现代资本主义倒反而更像一个偶然的过程。

再看美国,美国人从来就没有想成为世界霸权。这一点我们到美国来以后才发现。美国是一个孤立主义非常强大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不愿意参加战争,根本美国人就不想参加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如此。美国人民在我看来是最不愿意管世界事务的。

所以中国人到美国最奇怪的、开始不适应的事情,是没有一个全美国统一的新闻联播,各地的新闻越到地方越地方化。中国是越集中的东西越愿意看,全国人民都看新闻联播。

比如说,富克斯新闻广播它在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每个城市都播当地的新闻,一个城市的报纸主要报的内容都在这个城市发生的事情,各社区都有自己的报纸,更小的邻居之间都会办一份小的报纸给大家看,就报我们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

他们其实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远远没有中国人来的关心。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孤立主义这么严重的国家,一步一步成为一个世界警察,你可以看出这绝对不是美国人民设计出来的一条路。

汪洋:横河先生,您在前面介绍影片的时候说,在选择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例子,对他的历史发展进行什么样的诠释,其中是有非常大的余地的。那么在介绍这九个国家的过程当中,您觉得编剧他是怎么样来设计这个电视片的呢?

横河:这个方面倒是很值得研究一下的。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么多国家,选择这些国家在强大的过程当中,你拨开所有的不同的地方,因为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发展的特点,在解释的时候就是说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大国的话,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强大的集权的核心。

我举个例子来说,葡萄牙,他在描述葡萄牙的时候说这个率先建立的民主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人?首先他强调这是一个民主国家,然后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他带来什么?下一个是葡萄牙的民主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眼光投向被称做“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他在这里给葡萄牙预设了一个东西,是人们想到了民族的未来,想到了强大的君主制会带来什么的时候,是有意识的走向海洋的,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导,因为那时候打渔的人也许就为了生存,他自己也说就是为了找寻香料,而不是为了走向一个强大的民族的未来,他的解释带有非常明显的偏向性。

讲到荷兰的时候就讲到当时的欧洲,很多国家已经走向中央君主集权,他就说了中央君主集权的好处是什么呢?能够有效的动员和组织起整个民族的力量。那么他在谈到英国的时候,就谈到英国1588年和西班牙海战当中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主国家的力量。长期住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你看它都是一些非常煽情的话。

在谈到德国的时候更明显,“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住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创造这一和平环境的正是帝国的领航员俾斯麦,他为这个曾经被欧洲列强不断抑制的国家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大家听听,熟悉不熟悉这种话,似曾相识吧。

这就和讲在中共统治下,特别是在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以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创造这一和平环境的正是改正了自己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模一样的,对不对?所以他的选择完全是有偏向性的,而且也是带有强烈的误导性质。

汪洋:像您刚才讲的,片中他举的这些例子实际上都是以民族、极权,以这方面为主,强调的都是统一极权之下发展的,您觉这些是不是倾向于当前中共所需要的内容呢?

横河:很显然就是中共当前最需要的内容,包括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些都是中共现在说的这些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就加到那些大国发展过程当中的那些阶段。世界很少有国家真正去宣传自己崛起的,更少有让全民来参与设计崛起,这就是让全民来加入这个崛起的讨论。

在历史上真正说有一点目的设计自己崛起的国家,多半最后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很大的灾难,包括像德国和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种所谓的崛起,这是带有相当人为设计因素的,最后带来的就是灾难。

汪洋:我想还有前苏联,他们当时也是宣传自己成为这个超级大国,也是非常骄傲自豪的,那么这部电视片中是不是也介绍了西方的宪章、议会啊、自由啊等方面的东西呢?

横河:这就是很多人吃惊的说,中央电视台也会介绍这些东西,就是西方这些关于民主自由这方面东西。其实你仔细看一下,这些所谓议会、自由、民主,这些东西其实在中国宪法和法律里面都规定有,并不是说中国的宪法、法律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是一模一样的。

只是说中共对这些有自己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所以这个并不影响他介绍这个东西,因为你宪法里面都写进去了,有什么还不能讲的,但是它有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这个解释就很重要,它为什么不去说广义的人权?就像在北京开的人权展一样的,它并不承认普世的人权,而是只承认各国对人权的解释权。

你不要以为他谈西方的宪章,谈西方的议会,就是承认这些东西也能在中国适用,不会的,在中国它有自己的一套解释。比如说,它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代表全中国人民利益的民主选举出来的,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到开两会的时候就把所有北京的访民都赶走,能抓的都抓了,能赶的都赶了,连民工都要赶出城去。

这并不妨碍它宣布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个并不表示它就接受了西方的这些民主和自由的最基本的精髓的东西。就在介绍这些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中国正在对不同政见者,对媒体进行进一步的打压,对于不同的信仰团体进行更残酷的打压。

主持人:在这个电视片当中,有很多对征服的赤裸裸的崇拜,这个是不是也是为中共现阶段的政治来服务的呢?

横和:对,这个偏向在这个电视片里面是比较明显的,它的特征是新的以国家民族为主体的政府,它可以征服一个大陆,比如说征服美洲大陆,也可以征服另外一个国家,在这里就很多了,还有一种是征服自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边描述这个国家强大的时候,它的钢铁占世界的百分比多少,舰队的吨位是多少,它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量是多少。

很显然的这是为中共现阶段的政治服务的,因为现在它讲改革开放以后,讲发展是硬道理,举出来的很多例子都是现在我们的产量是多少,某种物资的输出量是多少,国民经济总产值是多少,这个类比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在这里选出的国家和他们举的这些例子呢,挑选人还有一种明显的崇拜,对人类生产力的崇拜。

这里面举的最多的例子,都是生产出什么东西来了,生产力有多么强大,但是很少在人文方面和精神方面对这些国家有描述。比如说这里面谈到英国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牛顿,把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贡献说成是现代工业发展基础,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当然他也对牛顿进行了一些批评,提出的是什么呢?是牛顿的坏脾气,比如说跟当时一个很著名的科学家吵架,举个例子,说牛顿脾气坏到妒嫉这个科学家到了把他的画像都撕掉的程度,结果说牛顿现在还有四五张画像留下来,而这个科学家一张都没留下来。我觉得这个举得很奇怪,这个科学家自己家里都没有了,难道牛顿能冲到他家去把他家画像都撕光?

这个例子他想说明的是牛顿也有另一面,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实牛顿他在物量学上的重大贡献的另一面是他对神学的研究。在这个,他并没有提到牛顿信仰方面的问题,却把他坏脾气的另一面举出来做例子。这是很少见的,也是很不传统的一种作法。

在这些介绍里面,我们刚才说过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觉得是整个十二集电视连续剧里面所要表达的一个真正的意思,就是这些曾经是的强权都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可以是一个强大的君主,也可以是一个强大的议会,可以是君主立宪,甚至可以是一个大公司,就像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一样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的整个操作就像是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一样,所以它的潜台词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

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统一的核心是大国崛起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是对中央集权的解释。我觉得在为现在的政治服务里面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就是说,在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斗争当中,其实除了中央政府和中共的极权统治对民众的势力以外,现在还有一个要消除地方势力,现在对陈良宇,对很多省份的控制,很大一部分是要削减各个省的势力,而把权力重新统合到中央去。所以这个潜台词也是很显而易见的。

汪洋:那您能不能再举些例子,这个电视片通过哪些方面对现实中共的政治利益服务的。

横河:比如说对两德统一的这个描述就是非常明显的,说是1990年10月3日,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

大家注意了,两德统一最关键的问题是共产主义的失败,这里面一句话没有提;两德统一最重要的是东德人民对自由的向往,最终推倒了柏林墙,在这里一句没有提,只有德国的统一和统一后的经济奇迹。很明显的是为现实中共的政治利益服务,因为它已经完全忽略了德国统一最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电视片中也有对日本现代化的描述,他是怎么样解释的呢?

横河:最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是描述了日本倾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甚至是文化的这一面,但是对于体制方面的描述却非常少。而对日本战后的复兴,他归功于日本科学、技术、人才,也就是明治维新以来所积累的所谓的软力量,科学、技术、人才方面,说是日本虽然被打垮了,但是他的科学技术和人才都保留下来了,所以是靠这个崛起的。

另外一个很奇怪的,他说日本崛起靠的是和平宪法,这个说法是比较独特的。他说和平宪法是日本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再侵略其他国家。其实战后这么多国家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靠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侵略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积累财富和进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了,所以日本并不是一个特例。在这里把他列举出来还是强调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而不是在人文或者是在精神或者是在信仰这个层面上。

汪洋:谈到苏联的话必然谈到苏共的垮台,那么在这个电视片中他怎么能够避免共产主义失败这个问题呢?

横河:在讨论苏联问题的时候,他特别强调是共产主义革命使俄国变成真正的强国,他说1917年11月7号晚上9点40分伴随着这枚大炮发出了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年间在这个政府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的变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强国。

事实上,尽管俄国当时在工业国当中不是最发达,但是1914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480万吨。这个钢产量比1949年的时候中国整个的钢产量不知道要高多少,他已经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而是一个资本主义已经相当发达的一个国家了,所以在这里他把全部的俄国的工业化都归功于共产主义革命,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然后这里面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描述,对史大林五年计划的鼓吹已经达到肉麻的程度。对苏联共产主义事业最终失败的描述,却完全是中宣部的那一套,中共宣传的那一套,譬如说他怎么描述共产主义失败呢?说“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苏联的迅速解体是二十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做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他的经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宝贵的财富,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那么也就是说,作为一次失败了的共产主义的实验,牺牲了几亿人生命的一个实验,最终放弃共产主义是证明了共产主义的失败。但是他把这个避开了,说是一个伟大的实验,而且呢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我们的理解这是人类最终抛弃了共产主义,整个东方阵营彻底抛弃了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的财富,而他把这个实验作为一个伟大正面的东西肯定。难道74年的实验不是历史的大尺度吗?在这里社会的变革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74年差不多就是四分之三的世纪,这四分之三的世纪不就证明它的失败吗?在这里面他完完全全把它变成一个成功的例子和值得人类将来学习的一个例子来看待。

汪洋:您刚才讲的这是关于前苏联的电视片中的描述,那对于美国,他的建国他的掘起他又是怎么样分析的呢?

横河:这美国建国的描述他当然也提到五月花号逃避宗教迫害的宗教徒,因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紧接着他用他自己的语言的描述,说是“一批批怀着好奇与梦想的清教徒”,这简直是荒唐到了没有办法描述的程度了。大家知道美国早期是非常艰苦的,所以绝大部分人是逃避宗教迫害来寻求宗教自由的各种教派陆续来到北美的,他把他变成了好奇与梦想。

然后又说“还有很多来自欧洲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冒险者,和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奴隶”。所以他对美国建国时期的描述是一个很大的歪曲。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过分强调了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专利法,他认为美国主要强大靠的是知识产权,但是他就没有说为什么知识产权能够吸引全世界,有知识产权的国家很多,为什么能够吸引全世界精英人才来到美国。实际上,人们是追求一种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但他没有提这个。

另外他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罗斯福的新政。因为罗斯福的新政是对于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个干预,实际上是政府的介入,在这之前主要是自由资本主义,所以他觉得很值得说的东西。然而他举了一个主要的例子却是非常奇怪的,是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了,在国家的组织下,利用政府投资在这个流域建立二十座新水坝,改建了五座原有的水坝。美国后来开了个会决定把这些水坝都要拆除,绝大部分水坝都要拆除,现在是个拆坝的时期。而这里偏偏把这个作为国家干预自由贸易一个最成功的例子,这是非常奇怪的。举了“田纳西流域流经的七个州从此没有洪水犯滥,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立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了社会压力。”

汪洋:这些听起来好像又是似曾相识。

横河:因为现在对三峡水坝争议非常大,大家认为得不偿失,所以他想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干预建水坝这件事情,来证明中国现在政府的基本建设,包括建这么多政府楼,当年的三门峡现在的三峡,还有正在搞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合理性。是不是还想证明一下建设大臭蛋的那个国家大剧院的合理性,恐怕也有一点那个意思。

汪洋:其实这也是中共为解决内需不足一直在建一些工程呀!也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通过这个例子,也是为中共这些政策做一些解释。

横河:放这么一部片子嘛!中国历来有这么一种说法叫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际上举这些例子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汪洋:那么这个片子为什么现在会出台,它是不是代表了中共的这个观点?

横河:从我们刚才分析来看的话,就是代表了中共的观点。中央电视台直接是归中宣部管的,像这样的片子中宣部都没有权力决定,这个决定权一定是在政治局。今天对舆论媒体的控制是更严格还是更放松了?如果说是因为放松所以能放出这样子的片子的话,那还有说。但是现在事实上对媒体的控制是更严格了。去年全世界新闻记者被关押最多的是在中国大陆,现在还有很多包括维权人士包括新闻媒体人士,仍然被关押在监狱里面。有的还在进行审判,比如说程翔的案子,还有纽约时报的记者赵岩还在监狱里。就表明中共在这么严格控制,而且比以前控制的更严的情况下放这部片子的话,那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反应了中央的某种观点、某种意图。

汪洋:但您觉得这个片子它最终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横河:就是中国应该崛起,第二个是应该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下崛起,第三这个强有力的领导现在要说的就是中共、中国共产党。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中国要不要崛起,什么叫崛起?这个崛起就范围很广了,一个是谁的崛起?崛起以后对谁有好处?是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还是成为一个人民富裕的国家?

就像今天的中国GDP每年两位数字增长这么多年以后,民众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如果说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只是对权力集团某些有权势的人物有好处的话,那么这个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对大多数中国人民有什么意义?

其实我们从这些大国的兴衰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成为一个大国有没有意义。当年的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所谓大国的时候,他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而只是王族、君王和一些贵族才得到真正实际利益。

如果成为一个大国不能给国民带来实际的好处的话,有没有意义?在强国和富民之间,我是愿意选择富民,让人民富裕和安居乐业要比成为一个强国意义更大,其实大国不仅仅有好处,大国更多的是要承担责任的,特别在今天的大国。那么一个大国在今天要承担什么责任?这一点在全片当中没有提到。

比如说最近在苏丹发生的种族灭绝案,在是不是派联合国部队去制止屠杀的问题上,中国实际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很多国家的媒体都报导了正是因为中国的干扰,使得那个地方的种族屠杀不能很快的得到联合国的干预来制止,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没有打算承担大国的国际责任。那么看了这个片子以后,觉得成为大国以后对国民是有好处的,这是一种误导。

很多国家成为大国的时候,他的国民并没有得到很多的好处。就像申请奥运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不得了,但不知道对全国人民具体有什么实际利益?像这类的事情只是对统治者有好处。所以我认为在强国和富民之间,我宁愿选择的是富民。

汪洋:中共所说的强国这个大国梦,和真正我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为中共的统治而服务,而不是真正的富民,让老百姓都富裕起来。

横河:显然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换过来提的话,为什么今天要为中国人设计一个大国梦?我认为就是中共统治的需要,因为中共目前实际上在内政和外交上面临了非常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国内的矛盾非常尖锐,官民冲突,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动不动就达到几千人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大家、给大家设计一个大国梦。

第一可以让大家去做这个梦,然后就忘记他眼前所面临的生活困境。第二个呢是转移视线,因为现在九评退党以后,引起的广大民众和党员和中共离心离德,中共需要有一个东西把大家凝到一起去,让大家能够跟着它走。那么民族主义很长期以来就是很重要的一张牌,拍这个东西没有超出煽动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个范畴,只是说用更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汪洋:我就联想到前两年有一个张艺谋拍的电影,“英雄”,我记得有一个美国人他看了以后,觉得这个表现就是法西斯。今天中共推出的这个“大国崛起”呢?其实也是表现了一种霸权思想。

横河:对,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宣传和灌输的过程。

汪洋:听众朋友,今天我们的《时事经纬》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您的收听,也谢谢横河先生。

横河:谢谢汪洋,谢谢大家。@(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时事经纬 第42集-横河: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
时事经纬(43)-横河:毛泽东三十年祭
时事经纬 第44集-王文怡:一位女医生的传奇故事
时事经纬 第45集-横河:清洗上海帮--中共权力斗争的历史再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