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今年首例 高縣老翁染類鼻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家住高雄縣茄定鄉的郭先生,昨天確認罹患類鼻疽,成為今年第一起的罹病個案。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指出,類鼻疽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皮膚傷口,這名老先生平日有打赤腳的習慣,可能因此感染。

周志浩表示,64歲的郭先生患有肺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也有喝酒習慣,1月19日發病,23日就醫並通報,檢驗後結果呈現陽性,目前住院觀察中。

一般情形下,類鼻疽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所以多為散發的案例,台灣未將其列入法定傳染病,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仍於89年納入一般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每年平均都會出現1、20名病例,去年人數明顯增加,全年有75人確定感染,15人死亡。

周志浩表示,類鼻疽的致死率並不高,死亡案例通常是因併發其他的慢性病導致。

疾管局指出,去年7、8月曾因連續颱風帶來豪雨、積水,導致南台灣一個月通報40多起病例,出現類鼻疽疫情。據研判,可能是因為部分務農的居民腳部有傷口,仍赤腳下田,接觸到積水中的類鼻疽桿菌導致感染。

由於近日陰雨不斷、農民即將春耕,周志浩也提醒民眾,若接觸污水或土壤時,必須做好手、腳的防護工作,若皮膚有傷口,應該減少與污水接觸,且儘量妥善包紮。

此外,若慢性病患或身體抵抗力較差的人,在大雨或颱風過後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吸到帶菌的塵土。

小檔案/類鼻疽

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

●存在環境︰土壤、水池及積水,會感染馬、羊、豬以及人類。

●症狀︰發燒、寒顫、頭痛、肌肉痛、關節痛,且有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等症狀,合併呼吸急促、不尋常皮膚或皮下病灶,或胸部X光檢查類似肺結核,但痰中無結核菌。

●感染途徑︰經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菌污染的土壤或水,或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

●治療方式︰早期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可治癒。

●流行地區︰東南亞、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

(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