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车黑手到昆虫专家─ ─李两传

李伟文
font print 人气: 317
【字号】    
   标签: tags:

  我一直很好奇,经常从事夜间观察的伙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丛林里,会不会觉得恐惧?同样的问题我问了许多朋友,其中答案最有趣的,非两传兄莫属。

  两传兄不怕黑,是有“家学渊源”的。由于祖父、父亲都在墓地工作,可以说是在坟场长大的孩子。中学时,他每天得花一小时穿过坟场上下学;有时放学较晚,还得摸黑回家,不但看鬼火看得很习惯,还常常好奇地停下来观察它的“规则”。像他这样从小练胆子的,难怪不管在荒郊野地观察到多晚,都不觉得恐惧。

  这也是从事自然观察必备的条件之一吧!我想。

  说来惭愧,原本我只知道,两传兄对昆虫非常专精,带过无数解说团队,在台北县市的社区大学中,是数一数二的超级讲师。最近听伙伴说起,才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受学员欢迎,不仅在于丰富的昆虫知识,还因为他细腻的观察、完整的照片记录,并能掌握动、植物之间紧密的关联,而使得大部分学员的问题,都能得到触类旁通、栩栩如生的解答。

时间永远都不够

  对于有志从事自然观察及摄影的人来说,时间是永远都不够用的,因为他们常常在等待︰等待最适合的季节来临、等待与某种昆虫不期而遇、等待精彩画面的出现……,而如果想拍齐一种昆虫的生命史,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神更是难以估量,更别提要拍下昆虫和其他动、植物的互动了。

荷花上的蜻蜓

  像他这样一个正常上下班的人,能有多少时间进行自然观察?

  两传兄在汽车公司上班,年轻时从引擎修护工作、也就是台语俗称的“黑手”做起,后来转调品管部门,至今已二十多个年头。对于我的疑惑,他认为并不是问题,只要养成习惯,善用业余时间,也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来。

  我曾看过他刊登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搭配了十多张照片,完整呈现出黄盾背椿象的生命循环过程,专业的程度,令人咋舌惊叹。后来他告诉我,那可是花了六年时间才拍齐的。

牙虫

 从来不曾脱离自然

  童年时,他住在山区,从小就像个“野孩子”一样,在山区间游玩,赤着脚四处跑;有时肚子饿了,还会自己动手做陷阱捉野兔来吃。那时山下有个开药铺的郎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山采药,常常拿着草药样本给他看,请他帮忙带路,而他也因此认识了许多植物。那郎中看他观察力强,颇有慧根,还曾提议要收他为学徒。

  草药铺学徒没当成,两传兄倒是选择了汽车工业。对两传兄来说,工业与自然并未产生冲突,因为打从出生、成长、念书到踏入社会工作,他的生活范围,都不出台湾北部山区,可以说从来没有脱离过自然环境。

  更有趣的是,他还可以将一些自然现象与机械原理结合,例如他在观察锹形虫用背上的小榫板来“收纳”翅膀时,会联想到汽车车门的卡榫;水虿以直肠腔喷水来产生前进的动力,和火箭发射的原理相似;看见鹰隼乘着气流盘旋而上时,一般人多半只会想到“白努力”定律,但他却能更进一步联想到一种拉弹前进的玩具汽车,只要往后退拉一点点,便能向前直冲更远的距离,感觉上和鹰隼只要偶尔拍动翅膀,便能持续滑翔好一阵子的情形很接近。如此细心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力,正是他的解说之所以生动有趣的秘诀。

勤劳求知,大胆投入

  除了从小到大得天独厚的环境之外,两传兄也十分好学勤劳。

    或许是小时候“采草药”的经验,使他有较好的基础,也或许是他勤于吸收各方知识,发挥了功效,总之没多久,他已经有余力将自修的重点扩及到昆虫领域。为了观察等特有的植物和昆虫,他曾以北插天山为目标,爬了至少一百次以上,最密集的记录则是在七天之内爬了五趟。 

竹节虫笔记

 

生态算命仙

  这么多年下来,两传兄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既深且广,已经到达“生态算命仙”的程度了─ ─他可以从环境来研判一个地区的生物内涵,也可以从物种来反推环境的概况,这是需要对动、植物和生态运行机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后,才能做到的。

  如此深厚的功力,不仅使他获得许多民间社团的肯定,经常受邀四处演讲或带团解说,也得到公家单位的认同。同时选择适当的公园用地来规划生态池、在山区开辟萤火虫繁殖场等,为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做努力。
  
  再过几年,两传兄就要从汽车公司退休了,他一点也不担心退休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反而很高兴终于可以全心投入大自然,与更多人分享他的观察心得。而我更期待,可以从他这里听到更多好消息,例如哪一个地方的萤火虫况多如满天繁星;哪里的锹形虫进入大发生期,密密麻麻地群集在一棵树上,因为这代表台湾的自然环境还有一线的希望哪!

Box︰沙中见世界的侦探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但在注重分科教育的体系下,往往只用放大镜去细察个体,而忽略了整体的动态平衡。

  两传兄的解说之所以深具魅力,便在于他能把别人的研究资料当成参考,却不会被牵着走,而是亲自去佐证,针对整体的环境面做思考,再经过长期的触类旁通、观察比较后,融会出属于他个人的生态观察知识。

  跟着他观察自然,就像和一名生态侦探员一起抽丝剥茧,重现大自然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从一排蛾卵,就能看到在我们砍树、装路灯的同时,对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沙中见世界,正是如此深刻细腻的体会。

摘自:野人出版社“我的十六个野人朋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蚊子最喜欢叮咬的是血液里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昆虫专家达列说,蚊子经过演化到现在只有雌蚊子,身上有化学感受器,可以找出供给蚊卵成熟需要的胆固醇和维生素B等物质。
  • 〔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蜘蛛会抓害虫人尽皆知,却因样貌吓人、“蜘蛛有毒”等刻板印象太深,依旧逃不了“人人喊打”的命运,不过专司杀虫剂管理的环保署,联合昆虫专家为蜘蛛请命,特别是住家内很常见,俗称“ㄌㄚㄍㄧㄚ”的高脚蜘蛛,不但对人类无害,还是抓蟑螂的一等高手,民众拿起拖鞋、杀虫剂,准备“痛下杀手”前,不妨三思而后行。
  • 美国宾州“匹兹堡”北部不远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教堂,最近出现了可怕的景象,原来是这个教堂被一群蜜蜂给看中了,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群蜜蜂越生越多,多到已经从墙壁缝里溢出来了,教堂方面曾经请来昆虫专家,试图把这些不速之客赶走,不过始终没有成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一种“虫虫危机”。
  • 美国宾州“匹兹堡”北部不远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教堂,最近出现了可怕的景象,原来是这个教堂被一群蜜蜂给看中了,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群蜜蜂越来越多,多到已经从墙壁缝里溢出来了,教堂曾经请来昆虫专家,试图把这些不速之客赶走,不过始终没有成功。
  • 〔自由时报记者汤世名╱彰化报导〕最近有人在彰化县八卦山发现疑似蜂鸟又像虾子的动物,引起民众热烈讨论,昆虫专家鉴定后指出,其既不是鸟,也不是虾,而是一种名为“长喙天蛾”的蛾类,因为它的身躯酷似虾子,又称“蜂鸟天虾”。
  • 原产墨西哥的野生种向日葵,因民国89年满载葵花子的货轮,在彰化外海搁浅,种子漂流至沿海湿地。
  • 原产于南美洲热带环境的水域,为浮叶性多年生草本。根生长于水中底泥,茎绿色或红色,菱形叶片互生聚集在茎端放射状排列。
  • 草莓海葵是礁岩区海岸高潮线的普遍种,但有的可深达20公尺。足盘较体柱宽大,表面平滑无体疣。口盘边缘的缘沟深而且内藏襟疣。触手共有6圈可达192支。
  • 蓝鹊为群居鸟类,生活在台湾低海拔阔叶林,社会行为十分复杂,繁殖期约为3~5月,繁殖、育幼期间有强烈的护巢行为。台湾蓝鹊会储存及分享食物,在育雏时前一年生的子代,会帮亲鸟共同照顾幼鸟,非常特别。
  • 花可入酒、浸盐蜜、作香茶及桂花卤等。全株可入药,根或根皮可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花可化痰、散瘀。止牙痛、口臭;果实可治肝胃气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