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邮:如何平安度过“赤色风暴”

标签: ,

【大纪元4月20日讯】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本周访美一事让一些国会议员抱怨中国卖出太多的东西到世界各地。CNN主播道布斯(Lou Dobbs)称此为“赤色风暴”。但更大的忧虑是25年后,崛起的中国将消耗过多的世界资源。假使经济成长模型不变,将会演变成在石油与稀少性商品上争夺的长期战争。

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所长里斯特.布朗(Lester Brown)于新版的“Plan B 2.0”一书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中国在消费上惊人的估计值。他藉由假设中国累计量已取代现行美国成为世界上基础商品,如谷类、肉、煤和钢铁等的领导消费者中开始推论。而美国只有在石油消费上仍维持领先地位(2004年美国的消费量是中国的3倍)。

现行在所有中国经济的成长中,以平均每人的消费水准来看,仍落后美国一大段。美国所消耗的资源远远超过其在世界资源分配上所占的比率。但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无可避免的的生活标准也会跟着提升至接近美国的水准。这就是布朗的估计值让人如此惊讶之处。

我们从关于所得和人口的消费量来看,布朗认为假如中国经济以每年8%的速度继续成长的话,到了2031年14亿5千万人口的每人所得额将会赶上2004年美国的水准。假若消费趋势与今日美国人的水准近似的话,这意味着什么呢?

布朗检查了基本商品清单;首先是谷类:若中国谷类每人消费量与现行美国每年的比率相同的话,到了2031年,中国将会消耗掉大约2/3的世界总粮食收成;假如中国使用纸张量到达美国现行水准的话,2031年的消费量将会接近现行全球产量(1亿6千1百万吨)的2倍;假如中国达到现行美国每4个人就有3辆车的比例时,他们将有11亿台车辆,比现在全球的车辆将近多了40%。假使中国石油每人消费量与美国平的话,2031年,它每日的石油使用量将是9千9百万桶,超过现行全球石油产量。换句话说,假若中国的消费水平就是现行美国水准的话,世界的资源将会被用到不剩。

但中国在这些资源上将不会与美国的每人消费比率相一致。这就是布朗的真正观点:中国势不可档的商品需求将会打破现行经济成长模式。商品价格将迅速攀升,以致于世界被导引上不同的成长趋势:在既定的产出中,需要更少的能源投入。新的科技和食物来源将会改变供给-需求剪刀图。若不是这样的话,全球将面临资源争夺战。有些人可能会质疑伊拉克战争以及谣传的伊朗战争是暗示着即将到来的资源控制战争,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希望伊拉克战争只是单存的石油战争罢了!

布朗可怕的预测也受到许多批评。因为他们是以经济学家假设“在其它条件不变下”理想的情况下为前提的静态、直线型推测。但是,当然,其它条件不会总是相同的。全球经济变量无时无刻都响应价格的讯号在改变其供给和需求。但那就是布朗的寓意:只要他将这些变量放入,“西方经济模型—以石化燃料为基础、汽车中心的、一次性解决经济将无法在2031年的中国14亿人口中发挥作用”。

商品市场已经对全球经济受中国崛起影响发出了信号。油价于本周也碰触到了每桶70美元的历史新高价位。反应投资者对通膨与不稳定性焦虑的金价在过去4年来也上涨超过2倍。银价从2002年起跃升了3倍。根据经济学家伟里格(Philip K. Verleger Jr.),当投资者看到商品基本的供给-需求遭到挤压并推断出这些原料比起股票或债券更加安全与有利可图时,他们就变成了新的投资标的。

胡锦涛到美访问期间,应将我们的焦点放在未来25年的中心策略议题上:如何引导新兴繁荣的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内。现行的经济结构是否合适还是会崩解。

(大纪元感谢华盛顿邮报授权翻译此文。原文标题为“How to Weather The ‘Red Storm’”。作者:David Ignatius 发表日期:2006年4月19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水扁吁教宗  关切中国人权与宗教自由
【热点互动】胡访美!欢迎?抗议?(一)
时事经纬 第21集 横河:胡锦涛访美 人权牌和经济牌
4月20日新唐人欧美财经消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