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概念

游干桂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那小孩,乍看之下是相当聪明的,不仅会跳舞、会唱歌、会说故事、会背电视广告的台词,还很会察言观色,全家都管他叫“小精灵”。

  但是一谈到数字及时间,他可就很没概念了,比方说从一开始数起,顶多数到三十即戛然而止。要他看时间嘛!更是天方夜谭,今天以后是什么?他会说是“昨天”,那么六点之后是几点呢?他有时会说七点,有时会说九点,有时则会说是三点,真是笨啊!我真想请教你们这些儿童心理专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观念交流道

  与我面谈过的父母亲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认为,“时间”是相当简单,不用学也应该会的东西。没错!从你的角度来看,事实的确如此,因为你已遗忘当时如何学习时间的概念了。

  其实,时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观念,尤其对一个年龄五、六岁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很难具体了解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的关系,但可约略知道几月几日的概念。当你问一个五岁的小孩:“幼稚园到底什么时候放假?”“你是民国几年生的?”“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他多半可以马上回答出来,因为他已从父母,或者老师那儿“学习”到了。但要他自我演算:“星期四之后是星期几?”“你们通常几点吃饭?”“你几点钟上床睡觉?”“爸爸是几点回来的?”他或许就很难答得出来了。

  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儿童,对于时间的观念,通常只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记忆,并不具有认知概念。

  这也就难怪,孩子经常会将时间倒置,回到未来了。
  与时间观念极为相似的是“数字概念”。一般来说,五、六岁左右的孩子,大概只能从一数到二十或三十,这么看来,孩子还算正常嘛!但对“数字”的了解度仅到十,十以后的数字大概是训练的结果,不具有认知意义。因此问孩子“三加四等于多少?”时,孩子可能可以轻松的回答说:“七”,但当你问他:“七加四等于多少?”或“九加四等于多少?”时,孩子可能就有困难了。

  如果再问他比较的问题,如“轻多少”“重多少”、“大或小”、“远或近”时,更是有点对牛弹琴。不必急着教孩子太多的数字,口头的背诵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如何让它变得更生动有趣,例如,如果你能用“数动物”,或“看图片找苹果”的方式,代替一加三等于多少的传统数字教育,就有味道多了。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 《筑巢的鸟儿》 适合年龄:儿童。 应对状况:被迫离开家园。
  • 这是适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啸袭击后,为人们带来希望并协助加强复原能力。这篇故事也收录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儿童心灵成长故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