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土撥鼠式微創手術治療腰椎狹窄復原快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七日電)台灣台中市一名中年男子因為腰椎狹窄導致神經性跛行,需要動手術治療,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德陽今天表示,目前最佳的手術選擇當屬「土撥鼠式」的微創手術,不必破壞椎板、椎弓、脊突,也不用切開背部肌肉,就可以完成神經減壓,而且預後良好。

這名中年男子,每走一小段路,雙腳就會又酸又麻且無力,必須坐下或者蹲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前行。這種神經性跛行困擾他很久,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腰椎狹窄,除了開刀別無他法,但傳統的手術方式缺點甚多,讓病患有所疑慮。

周德陽指出,腰椎狹窄好發於五十歲以上,傳統是以切除椎板、椎弓、椎盤來解決,不過,容易造成術後脊椎不穩定,往往演成變形、神經粘黏,甚至背部肌肉萎縮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果演變到這個地步,通常必須開第二次刀,有的病患最後要仰賴內固定術來穩定脊椎。

至於「土撥鼠」手術,周德陽認為,可超越傳統手術的盲點,不必破壞椎板、椎弓、脊突,也不必切開背部肌肉,就可以完成神經減壓。周德陽說,這種在高倍顯微鏡下進行的微創手術,乃師法土撥鼠鑽洞精神,於病患的脊突處,以高速鑽切開進入狹窄的脊椎管,將脊椎管擴大,以便切除骨刺和壓迫神經的椎盤、韌帶。

周德陽說,手術完成後,將可大幅降低脊椎不穩定的狀態,病患也毋須放置椎體支架,或裝置骨釘骨板等內固定器。最重要的是,因為傷口非常小,同時脊椎穩定性佳,術後疼痛少,使得病患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第三天就能出院。也因為肌肉不必切開,將來就沒有背部肌肉萎縮的疑慮,另一方面,脊突沒有拿掉,病患的背部外形未受影響,仍然美觀一如常人。

周德陽目前已為二十五名病患完成土撥鼠手術,脊椎管面積平均增加了百分之八十,脊椎神經指數恢復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這些病患平均住院四天,都在第二天就下床,術後疼痛程度約為十級中的兩分,預後相當良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