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腫瘤化療的常見模式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目前,腫瘤化療的臨床應用有四種模式。

1、根治性化療對化療敏感,透過全身化療可以治愈或完全控制的腫瘤往往採用根治性化療,如絨毛膜上皮癌、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睪丸腫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及胚胎性橫紋肌肉瘤等惡性腫瘤。

近年來逐漸認識到此類腫瘤療效與劑量強度密切相關。自1989年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單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及rhGM-CSF)進入臨床使用,加上自身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應用,使透過高劑量或超常規劑量化療提升化療療效,尤其是對有治愈可能的腫瘤提升治愈率成為可能,並日益引起腫瘤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2、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輔助化療和新輔助化療,輔助化療是指採用有效的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主要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防止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術後輔助化療能明顯改善療效,有助於部分病患避免截肢。

在高危的乳腺癌病患,術後輔助化療能改善生存率和無病生存率。新輔助化療又稱誘導化療或起始化療,是指在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前先使用化療,目的是希望化療後局部腫瘤縮小,減小手術範圍及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

現已證實新輔助化療可在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中減少手術範圍及其造成的傷殘,並亦已提示在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及其它頭頸腫瘤中可能的好處。

3、姑息性化療 對於晚期或播散性癌症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往往一開始就採用全身化療,但化療對這科病患的姑息作用是有限的,近期的目標是取得緩解。如一開始採用的一線化療方案失敗,需換用其它的二線、三線化療方案,常稱為補救化療。

4、局部化療 胸腔內、心包腔內及腹腔內化療治療癌性滲液;透過腰椎穿刺鞘內給藥,常用於治療腦膜白血病或淋巴瘤,動脈插管化療,肝動脈插管用於不能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及肝轉移癌的治療。頸外動脈分支插管可用於治療頭頸癌及顱內腫瘤;腫瘤內注射。

文章來源:仁愛健康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