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判政治效应 国际饮料巨擘栽跟头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8月24日讯】(自由时报编译罗彦杰/特译)错估形势、自信能轻松摆平危机,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尝到苦果。可乐含杀虫剂风波迄今已过三周,它们仍未赢回消费者的信心,而要求撤销禁售令的复杂法律大战才正要开始。

国际前锋论坛报指出,两家公司在回应指控的表现上,根本是一塌糊涂。它们低估本案如何迅速演变为全国性丑闻,未能想到当地政治人物会趁机利用环保团体的报告来反击全球性知名品牌,而且未能明快地消除消费者疑虑。简言之,这两大品牌根本没有展现其拿手的本领─直接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优点。接下来的交锋将为跨国企业在开发中国家做生意提供借镜,特别是像印度这种在政治上对外商影响力非常敏感的国家。

两家公司面对危机的立即反应,显然都抄自危机管理教科书。当开第一枪的“科学和环境中心”宣布两家公司在印度生产的饮料内含超过安全剂量二十四倍的杀虫剂时,它们在美、印分头成立委员会处理法律与公关问题,委托本身实验室进行化验,然后坐等结果出炉,再提出长篇大论的看法。此一策略很快就遭到反弹,且情况迅速失控。报纸刊登可乐饮料罐的照片,配上诸如“有毒饮料”的标题,全国三十六个新闻频道强力放送。两家公司的沉默也招致消费者的狐疑,忽略印度人习惯将沉默解读为默认。专家说,事实为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感受。

当问题开始浮现时,两家公司却忽视了本案衍生的政治争议,以及政治人物如何借着反指标外商来鼓动民粹。毕竟,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不是一般公司,更是西方象征。

印度可口可乐公关顾问塞斯指出︰“走偏锋的政治人物将会继续公开与西方大公司为敌,虽然他们其实渴求外资。大型跨国公司仍被消费者与舆论视为掠夺者。”

可口可乐沟通部主任乔尔虎斯说,事后回想,已能了解环保团体挑中该公司,就是为了要引起舆论注意印度食品普遍含过量杀虫剂的问题。

印度因杀虫剂过量引起的可乐风波。AFP)

印度因杀虫剂过量引起的可乐风波。AFP)

印度4邦拒撤可乐禁售令 喀拉拉邦要关厂

〔自由时报编译胡立宗/综合新德里二十三日外电报导〕尽管印度卫生部二十二日已撤销对可乐产品的禁令,但在已宣布禁售可乐的七个邦中,有四个邦立即强硬表态不会取消禁止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地贩卖可乐的前令,其中位于西南沿岸的喀拉拉邦不仅不取消,还宣布“全面禁售”,并要求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关闭设在当地的工厂。

宣布维持禁令的另外三个邦,分别是:古吉拉特、卡纳塔克、安得拉。这三个邦的卫生主管单位表示,虽然对联邦政府的决定有点吃惊,但禁令会继续下去;古吉拉特邦并以违反“食品添加物法”的罪名,控告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因为他们的产品含有过多杀虫剂残留。拉贾斯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等三个邦则还在讨论,尚未宣布是否维持禁令。

印度环保团体“科学和环境中心”八月上旬公布一份报告,指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二十五个厂生产的五十七种饮料中含有过量有毒物质(杀虫剂)。此报告一出,印度举国哗然;印度政府也立即下令,除要求两家公司公开配方外,也禁止他们的饮料在公共场合贩卖。

但卫生部的审查委员会二十二日宣布,环保团体的指控并不确实,“(他们)未依公平的方式进行检验”,且“取样方式缺乏科学及统计根据”。委员会的结论导致原先的禁售令面临挑战,不过印度各邦在卫生与教育政策上向来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联邦政府也无法否决。

科学和环境中心执行长纳蕊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则反批,“政府根本是被美国公司牵着鼻子走,用厂商提供的样本(当然有利他们)”。纳蕊虽坚持报告的正确性,但也语带玄机地说,她“不担心”科学和环境中心的检验结果出错,“因为凸显印度食品添加物法规效能不彰的目标已经达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扩大收回问题饮料
印度贩售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仍含有杀虫剂
印度可乐的杀虫剂含量超过标准24倍
印度可乐疑含杀虫剂  法院勒令公开成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