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中歷史 不稱國父已數年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台灣高一新生這學年全面實施九五課綱新課程,下學期即將登場的「中國史」,不僅濃縮過去佔歷史課甚大比重的中國史教材,國父、中國等部分名稱也因應社會演進而有更動,「教科書內容本來就是要不斷的演進、改變、發展,才會較進步!」台灣國立編譯館長藍順德昨天強調,新教科書一切都嚴謹遵守課綱內容進行審查,以使教科書最接近事實。

例如以往被稱為本國、中共、大陸的名詞,均改為中國,武昌起義也改成較中性的字眼「起事」,過去政府部編本採用的「國父」孫中山,甚至空一格等傳統寫法,也被更新為孫中山或孫中山先生。

編譯館:新教科書貼近事實

這些變動卻也引發部分學者及泛藍立委質疑,抨擊教育部及審查委員以政治力影響編書,灌輸台獨教育;館長藍順德大抱不平指出,這些改變早已列在兩年前就定案的九五課綱,名詞的中性化才較客觀,其實過去的教科書也早有修訂用法。

以孫中山為例,早在依據八十四年高中課綱、八十八年出版的民編版教科書中,就已有許多版本刪除國父敬稱而簡化為孫中山。另外,十幾年前統編本會看到「共匪」字樣,但兩岸開放後,時代變了,「叫人家共匪太好笑了!」當然須正視中國政權的存在,如果要說中國是「我國」才是離譜。

84與95年審查委員九成一致

至於審查委員,藍順德則說,名單公開透明,絕對不受政治操控,更何況八十四年課綱和九十五年暫綱的教科書審查委員中,名單高達九成一致;有關中國史、台灣史的比重,前年討論九五課綱也早有共識,編譯館只是按照課綱進行審查。

中國地圖也改成老母雞現況

事實上,為建立台灣學生對現代中國更正確的認識,九五新版歷史的中國地圖,課綱雖沒有明確規範,但康熹版高一下歷史第兩百四十二頁,中國地圖即呈現了不包括獨立外蒙的「老母雞」形狀。南一版歷史科高一下第兩百一十七頁中,也出現以老母雞取代表傳統的秋海棠中國地圖。

台灣國立編譯館強調,當今全球的中國地圖,都是用老母雞,大概只有台灣的教科書中才看得到秋海棠,外蒙早已是獨立國家,許多不合時宜的名詞、地圖,應漸漸退出教科書。

——————————————————————————–

審議委員有話說 符合潮流 非磨滅史實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外界指控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審過程遭政治力介入;審訂委員會召集人戴寶村澄清,審書過程按照一定流程,委員皆被動接受書籍送審後提出修正意見,審書原則以課綱為主,並衡量史實、教學現況,符合現代開放、多元、中性的史觀潮流,「更務實,而非磨滅史實」!

編、審討論 沒特殊爭議

他表示,媒體報導引發爭議的,如「本國」改「中國」、「國父」前面不空一格、「起義」改成「起事」、「日據」改成「日治」等,在編者及審書雙方討論過程中並沒有特殊爭議,也不曾引發很大討論,委員審訂的史實,反映的是目前台灣史學界的研究成果。

他舉例,過去的史觀多半以自我為中心、站在官方立場,才會出現「明明出兵攻打別人」,卻說成「征伐」、把別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情形。

戴寶村說明,「國父」是國民黨政府塑造的,現在已很少有國家會指某人是「國父」,就連美國對「國父」的定義也很嚴謹,即必須經國會通過,稱呼時須表明「複數」(加S),而不會單指某一個人。況且中華民國的締造,並非孫中山一人的功勞,包括黃興、康有為、梁啟超都有很大貢獻,甚至很多次國內發生反清革命時,孫中山根本不在國內。

另有委員澄清,九五新版高中歷史科教書共有八家書商參與編書,至今有五家通過執照,另外三家則是沒有送書來審,連文稿都沒看到,何來「刁難」之有?

對於外界質疑審查委員以意識形態影響編書,任教於台灣師大歷史系的一位審查委員喊冤指出,這種說法太泛政治化,誤會大了!「讀書人有讀書人基本的理性,所作所為可供檢驗」。

——————————————————————————–

歷史老師看爭議 中性用詞 無關乎統獨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媒體報導台灣高中歷史課本大翻修後「統獨來了、國父沒了」,高雄中學歷史老師吳榮發受訪時不解地說,八十八年開放一綱多本後,歷史課本已回歸中性用語,不再稱「國父」、「蔣公」,也不用空格,九年來校內外考試都跟著這麼用了,如今還有什麼好大作文章?

對於「我國」、「本國」、「大陸」一律改稱為「中國」,吳榮發表示,目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仍將對岸稱為「中國大陸」,既然現行法令如此,寫書者如被要求修改,得向審書委員提出申覆。他認為,稱本國史或中國史,涉及政治上的分野,只是名稱不同,對學生應不致出現學習上的障礙。

北一女歷史老師莊金城則說,民主時代他贊成用詞中性,與史實較貼近,例如「╳╳之亂」、「╳╳之義」都屬主觀詮釋,「起事」,講的是「事情」,比「起義」客觀。

莊金城表示,「中國史」指的是「在那一片秋海棠」上發生的歷史,「台灣史」則是在「這一塊番薯」上發生的事,分野清楚,有助讓學生清楚指的是誰,無關乎政治主張的「統獨」。

他曾在課堂上問同學:「你們認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嗎?」結果沒人舉手,顯見站在民生觀點,這就是歷史事實。「我們不能把三十年前的教育、思想,拿來教現在學生,這是與現況脫離」。

永春高中歷史老師郭智勇亦說,教科書敘述本來就應中性,孫中山是歷史人物,與其他歷史人物的稱呼應一致。

——————————————————————————–

立委口水戰 藍批大搞台獨 綠讚扭轉偏差

〔自由時報記者陳詩婷、彭顯鈞、王寓中、李開菊/台北報導〕新版高中歷史課本用詞大翻修,引發國親立委不滿,痛批教育部長杜正勝利用修改教材的機會大搞台獨,簡直是新版的「文化大革命」,杜正勝應為此下台。但綠營立委則認為,「教育本就是意識形態的工具!」教育部扭轉過去偏差的意識形態和史觀,做法正確。

藍委要杜正勝下台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透過發言人蘇俊賓批評這是教科書被特定意識形態壟斷、把持下,對歷史詮釋的失真,顯示民進黨不只去中國化,甚至是去中華民國化。

親民黨發言人李鴻鈞指出,杜正勝刻意用台灣意識竄改歷史,增加激化統獨對立的篇章。親民黨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撤換杜正勝,否則蘇揆就自行下台!

台聯力挺教育部

但台聯立委黃適卓表示,美國人不會把英國史當本國史,這個道理再清楚不過。台聯堅持台灣主體路線,完全支持教育部調整錯誤史觀的做法。

民進黨:導正史觀

民進黨立委王拓則指出,教育從來就是意識形態的工具,不必刻意迴避這個事實。過去蔣家政權主導的教育方針、所灌輸的史觀,皆與政治意識形態結合,現在讓教科書反映目前政治現實,正確無誤。

立委林淑芬指出,教科書必須回歸客觀、正確的歷史觀,「只有心理不健康的人才會害怕歷史真相」。民進黨執政至今,仍是文化意識形態上的弱勢,導正過去遭扭曲的史觀不僅正確,更必須堅持。

民進黨立委林樹山表示,目前台灣與中國是兩個獨立政權的事實,教科書當然可以呈現,但兩岸也還是有些文化與歷史的關連性,教科書修訂最好有配套措施作好宣導說明。

南社贊同中台分史

台灣南社、台灣高雄醫界聯盟、台灣教師聯盟、教育台灣化聯盟、台南市愛台灣協會、日本櫻社等昨聯合聲明,將九五暫綱分為「中國史」與「台灣史」在高中各讀一冊乃是錯誤,中國史應列入世界史,以擺脫中國殖民教育。

南社、櫻社等台灣社團並提出具體訴求,包括:本國史應明確定位為「台灣史」;中國史的歷史記述,列入世界史中教學;國文應以台灣文學為主體,兼及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音樂、美術等人文課應以台灣土地做為基座進行介紹,揚棄綿亙五十年的中國藝文殖民教育政策。

——————————————————————————–

綠委提議 國家大典別唸國父遺囑

國父為獨裁政權專有稱呼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針對「去國父化」問題,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莊和子、薛凌、王淑慧昨天向行政院提出質詢,指基於「國父」一詞是獨裁政權專有稱呼,建請政府全數「去『國父』化」,將「國父」一詞「去官方化」。

原本蔡同榮等綠委要向立院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展開官方去國父化運動,但因立院休會,才改向政院提出質詢,希望政院儘速回復。

王淑慧、莊和子建議,「國父遺像」、「國父遺囑」應改為「孫中山遺像」、「孫中山遺囑」;「國父紀念館」改為「孫中山紀念館」或「孫逸仙紀念館」;日後總統主持重要國家大典時,不要再唸「國父遺囑」,以示與國民黨黨國思想有所區隔。

總統應唸台灣前途決議文

綠委指出,所謂「國父遺囑」是一九二四年時,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議決,此後開會由主席恭誦「總理遺囑」;國民黨政府復於一九四○年通令全國,尊稱孫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從此,全國習稱「總理遺囑」,又稱為「國父遺囑」。

綠委指出,陳總統是全民選出的總統,也是民進黨員,如果真的要唸也要唸「台灣前途決議文」,不是國民黨的「總理遺囑」;而孫先生是國民黨的首創者,把孫先生封為國父,人民就不可以反對國民黨,因為反對國民黨就等於反對國父,台灣人民不需再接受這種黨國思想的教育扭曲洗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