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骨科醫師的不一樣抉擇 陳厚全遠赴非洲行醫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陳厚全跟總統女婿趙建銘同一年考上骨科醫師,他是第一個在到海外工作的公費醫師,這幾年「拋妻棄子」,先後在馬拉威、肯亞工作,他說,外來醫師對當地的幫助很有限,他經常為醫療物資不足而感到挫折,卻很享受盡其在我的感覺。

陳厚全說,他在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工作兩年,當 地有位英國醫師待了二十多年,有次這位醫師要他談感想,他不免抱怨工作很累、很辛苦,要這沒有、要那也沒有,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說完了,原以為老醫師會安慰一番。

想不到英國老醫師卻說:「這種感覺就對了!你要 是想要很舒服,就回台灣當醫師好了」,一席話令陳厚 全印象深刻,後來也更能體會在窘困的處境中,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境界。
如果馬拉威有個骨癌病人需要放射線治療,最近的 一台電療儀器遠在一千公里外的鄰國;但是,例如病人 開刀後要裝引流管,他就剪下無菌手套的手指部分,當 成克難的引流管。

陳厚全說,他經常在思考,醫療是什麼?原來醫療可以很先進,也可以很簡單。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陳厚全,在就讀陽明醫學大學期間,就參加陽明十字軍,跟著老師上山下海去義診,畢業後也參加多次義診活動,有一次見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無疆界醫師組織的創辦人,他趁機表達想成為其中一員的意願。

無疆界醫師組織創辦人告訴陳厚全,所要求的醫師應具備哪些條件,陳厚全自忖條件不符,也明白光是憑一腔熱血,不足以去落後國家服務,要是沒有一身本事,冒然前去當地,不但幫不上忙,反而會礙事。

陳厚全並不死心,他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期間, 聽聞衛生署要籌組馬拉威醫療團,馬上自告奮勇,轉赴衛生署台中醫院,他是公費醫學系畢業,受命成為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到海外工作的公費醫師,收入頓減,一年回台兩次,這時候他已經有了家庭,妻子是衛生署豐原醫院的精神科醫師。

說起非洲的醫療,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史懷哲,陳 厚全卻說,現在非洲沒有史懷哲,也許在史懷哲的年代 ,愛心勝過醫療專業,但是現在的非洲,除了愛心,更 需要專業的醫療。

身為一個骨科醫師,陳厚全感受到醫療資源優先順 位因不同國家的觀點而異,歐美先進國家捐到非洲的醫 療資源,每一百元有九十九元用於愛滋防治,因為歐美 國家多覺得非洲是愛滋病的大陸。但是他在非洲,也看到癌症、外傷等常見疾病,這些加起來卻只分配到剩下的一元。

陳厚全認為,當地人的問題,還是要靠當地人自己解決,其實外國醫師來來去去,能做的有限,只能補當地資源的不足,外國醫師要避免自我膨脹,以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為例,就是著眼於當地的愛滋盛行,從旁協助建立捐血篩檢的公共衛生系統。

最近陳厚全才從肯亞回來,當地從去年十月發生水 患,台灣首次加入國際援助肯亞的行列,陳厚全在和其 他國際醫療組織的合作中,謹記著:要先去了解什麼事 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最重要就是尊重當地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