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惜秋:奥运对中国新闻控制的新挑战

外国记者为中国同行争权利

浦惜秋

标签:

【大纪元10月21日讯】从“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到“崇洋媚外”,这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到了中共统治这半个多世纪,加上“内外有别”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便构成了这个“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同样是新闻记者,在北京当局的内部规定里,首先是分成海外记者和国内记者两大部分,海外记者还要分港、台媒体与外国媒体,外国媒体还要根据媒体的影响程度和对中共当权者的亲疏关系,分出不同的高低。同样是采访报道,海外记者就有许多国内记者所没有的特权,即便外国记者其特权也不尽相同的。

国务院颁布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今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根据这个规定,外国驻华记者在中国境内可以自由采访,而且范围不仅仅限于对北京奥运会,也包括政治、技术、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报道活动。当然,国内记者是绝对没有这些权利的。

但外国记者并不领情。八月一日北京的驻华外国记者协会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接受调查的一百六十多位驻华记者当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认为中国的报道环境没有达到国际普遍接受的标准;百分之六十七的记者认为中国政府没有履行其今年年初做出的给予外国记者更多报道自由的承诺。另外,参加这项调查的外国记者当中还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反馈说,他们从今年一月以来在报道工作中受到了中国政府部门的某种干预和限制,其中包括跟踪监视、恐吓骚扰、非法拘禁、和对记者本人以及消息来源的暴力侵犯。部分外国驻华记者认为,尽管国务院的新规定已经实施半年多,但是他们在公共场所采访诸如抗议等敏感事件的时候还是会被官方禁止。他们在深入报道少数民族等敏感问题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来自行政部门的阻碍。

八月六日记者无国界在北京奥运组委会的总部对面举行记者会,要求释放近百名中国记者和网上异议人士,随后举行了示威抗议。八月七日保护记者协会也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政府没有信守承诺。十月十日,中国信息科技领域的一名网络专家与人权组织无国界记者和中国维权网合作,发表了一份题为《进入网络审查中心》的研究报告,详细披露了中国当局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

有人不解:为何北京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不能兑现?其实北京对外国记者的所谓“承诺”,是一种惯用策略,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敷衍国际压力,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开放新闻自由的意思。控制新闻的整个机制还是在照旧运转,虽然个别敏感人物接受了外国记者采访,但是国家机器的主体保持着制度惯性,这也解释了地方或者部门更敢于肆无忌惮的对付外国记者。

中国人经过半个多世纪一党专制的煎熬,对其“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统战伎俩是有所体认的,不会再一厢情愿的把中共的说辞当真,因此当他们面对外籍记者采访的时候,依然是顾左右而言他,……这种弥漫于全社会的恐惧心态,恰恰是中国社会没有言论自由的写照,更不要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监狱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肇始于党文化的全社会造假风气,现在要期待中共改变行为方式–按照国际标准信守承诺,本身就是异想天开。

就像自由是不能分割的一样,当中国国内记者不能享有同等权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给外国记者的所有承诺都是虚假的。相信在北京采访十七大的外国记者对此会有新的体认。所以,外国记者需要的不是“特权”,他们帮助中国同行争取同等的权利,其实也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利。

转自《动向》2007年10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