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避藍綠菌毒害 環署:加強取水及淨水操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九日電)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林財富調查國內十座水庫,半數水庫藍綠細菌數目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的二級警戒以上。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表示,飲用水原水品質不佳短期難改善,目前會加強相關人員取水及淨水技術,確保民眾飲水安全。

林財富接受環保署委託調查台北翡翠水庫等十座水 庫,及台北直潭淨水場等九座淨水場的表水藍綠細菌數 目,發現半數受調查水庫的藍綠細菌(會產生微囊藻毒素,可疑致癌物)曾達到WHO規定的二級警戒值,金門太湖水庫更達到三級警戒,不過,淨水場出水檢測值都符合WHO標準。

環保署毒管處科長陳志銘表示,台灣的水庫有百分 之四十有優養化問題,每年二月到五月枯水期間,水中 的藍綠細菌更容易因水庫缺水致氮、磷過多大量繁殖,形成「藻華」現象,原水品質也因此惡化。   
陳志銘說,在原水品質短時間無法改善情形下,環保署已要求水庫、淨水場水質維護、取水工作操作人員 及各級環保單位管理人員改善取水、淨水技術,並自去年開始召開「飲用水水源中常見有毒藍綠菌與毒素管理 與監控技術研討會」,教導相關人員如何目視藍綠細菌等藻類變化。

他指出,「藻華」現象在水庫進入豐水期後就會改善,淨水場取用含藍綠細菌數超過警戒值的原水機會將大幅減少,不過,他說,改進取水、淨水技術只能治標,要徹底改善原水品質,還是要減少在水源區內的開發行為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