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良好教育的价格是什么?

【大纪元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韩薇编译报导)作为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香港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市场,不过没有什么比进入香港国际中小学的债券交易市场让人更为热衷的了。这些无息债券的发行主要是用来支付建设费或其他成本,购买这些债券的是急欲为孩子尽最大努力的父母,或是想要吸引最优秀员工的雇主,而债券价格则取决于香港的经济波动。

近日《经济学人》以“一个值得一百万元的问题”(The $1m question)为题撰文对香港教育的债券交易问题作了报导。

文章说,最近香港国际学校的入学机会变得越来越珍贵。香港搭上中国经济的顺风车,吸引了许多海外华人或有钱的大陆人士将之子女送入这些国际学校。与此同时,看到因为1997年回归中国后英文教学恶化,本地有钱人却放弃就读本地学校。这不止是有钱人的顾虑,本月初,一小群不富裕的居港南亚人士在市中心游行,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英文教学,他们说必须参加中文教学让孩子们很痛苦。

需求很高,供给有限,结果一如预期:价格上涨。2004年最热门的汉基国际学校的债券卖到60万港币,折合7万7千美元。6月9号南华早报头版大幅报导某个家庭以一百万港元买了债券,之后把孩子送进一年级就读。虽然没有如此引人注目,但其他国际学校的债券价格也同样上涨。

每所学校对待债券的方式并不相同。汉基国际学校强调他们的债券并不保证入学机会。申请人要参加成绩评定考试,有些债券持有人被拒绝,而有些非债券持有人则被接受。不过持有人一定觉得他们的孩子获得一些优势。受到美国人欢迎的香港国际学校给债券持有人更多的权利。如果申请人符合学校的标准,持有债券可以使他优先入学。大部分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在这两种方式之间。

所有的国际学校的各年级都有长长的等待名单。所以有些企业就为他们的员工囤积债券——有些外国人士因为找不到孩子可以就读的学校而拒绝在香港工作。这些债券可再出售,有些情况下可与学校分享利润。或者是像两年前香港国际学校买回所有的债券,然后以更高的价格重新发行,很像企业营运状况良好时的作法。

即使如此,债券制度并不透明——债券持有人与被接受学生的比例并不清楚。可以理解,学校对于公布金钱和入学之间的尴尬关系是很敏感的。在任何地方为教育筹钱都是个挑战,与价格昂贵的英国私立学校,或是父母的“贡献”通常可以和债券获得相同好处,但与没有市场指标价值的美国学校相比,香港的制度更有利。香港的学校债券价格传送了两个讯息:好的教育是有市场的;有些人是付得起钱受更好教育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大学赴中国招生 台湾教部:配套完善再谈
香港分析员预料中国今年至少再升息两次
《经济学人》:中共在亚洲的赌博
留学美国:高等院校资格认证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