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藝獎得主聯手 作品沉默的飛魚氣勢磅礡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二日電)台灣兩大國寶級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劉鳳學及作曲家馬水龍聯手合作,以豐富台灣原住民文化意象及善靈、惡靈信仰傳說為啟發,編創氣勢磅礡的新作「沉默的飛魚」,將在十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

潛沉二年未發表新作的劉鳳學博士,與作曲家馬水龍繼1980年「竇娥冤」之後,再度攜手合作,編作充滿豐沛力與美的第122號作品「沉默的飛魚」。

藉由現代舞技巧及現代劇場元素,重新詮釋擁有百年歷史、連結土地與海洋的原住民舞步;並展現原住民「善靈」與「惡靈」的宗教觀及生命理念。

舞作分為三個舞段:「惡靈‧善靈」表現原民信仰,第二舞段「落霞‧飛鯨」展現人與海洋的對話與共舞,最後「墨雲‧生命之歌」是男女祖先神不斷受惡靈衝擊下的無言嘆息。

為了深切表達出原住民身體與土地海洋間的特質,劉鳳學特別邀請具有原住民血統的現代舞舞者擔綱演出,而原住民舞者特有的爆發力與彈跳性,也被大量運用在舞蹈。如「落霞‧飛鯨」中,男舞者們彷彿地心引力不存在的模仿海面上此起彼落翻騰躍起的飛魚,壯觀澎湃的畫面讓劉鳳學笑著說,雖然舞名叫做「沉默的飛魚」,但是一點都不沉默。

音樂部分採用作曲家馬水龍所創作的「意象組曲」,利用個性鮮明的東方傳統樂器,如古箏、琵琶,與西方弦樂結合與對話,創造出意境幻化的音樂風格,提供相當寬廣的想像空間。

然而,「意象組曲」中不規則的節拍、沒有旋律的調性,讓習慣編舞前先仔細研讀樂譜的劉鳳學,遇到非常大的音樂挑戰。在反覆研究過後,劉鳳學找到了解決的方式,高齡八十二歲的她,開始使用電腦分析與播放音樂。

劉鳳學說:「現代音樂用耳朵聽很難,所以我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讓觀眾的聽覺及視覺同時受到激盪。」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電話:(02)3393-988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