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生中如何保護膝關節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膝關節疼痛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都比較常見。廣東省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曹學偉指出,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容易出毛病的關節,而且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同樣是膝關節疼痛,發生在不同的年齡表示的意義卻大不一樣。另外,他還介紹了急性關節損傷的處理方法,提出冰敷比熱敷更有利於消腫。

反覆崴腳可能是舊傷癒合不好

除了勞損性損傷以外,另一類常見關節損傷就是運動傷。曹學偉指出,關節急性損傷的處理有兩大原則,其中一個就是盡量避免移動。

「骨折後,骨頭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如果繼續移動傷者或者受傷的部位,損傷可能會加重。止動可以減少出血,對以後的治療產生很多積極的因素。

很多人都認為,關節受運動傷後如果用冰敷,容易使關節受涼而造成關節炎,用熱敷則可以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從而更快消腫。但曹學偉說,從中醫的理論來說,急性損傷的早期用冰敷更有利於消腫。「中醫理論認為,急性損傷都是『熱性』的,所以說在這個時候用冰敷就剛剛好。」

有網友提問道:「我兒子的腳腕打籃球時崴了,現在經常崴腳,怎麼樣注意才會快些好?」

曹學偉表示,踝關節外側有一條韌帶負責保持踝關節的穩定,腳腕崴了一般就是這條韌帶撕裂了。如果在恢復期間韌帶沒有重新長上,踝關節缺少了它幫助固定就會變「鬆」,表現出來就是老崴腳。

因此,這名網友的兒子可能是踝關節韌帶二度或者三度撕裂後沒有很好地癒合,所以會反覆崴腳。

30歲左右膝關節響「警鐘」

曹學偉表示,膝關節的任務繁重,營養又相對較差,所以在人體所有的關節中,膝關節勞損和運動傷發病率都排在首位,「說得『恐怖』些,我們的膝關節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其餘的時間裡,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疼痛。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衝運動帶來的衝擊。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佈,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衝震動、保持穩定。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佈,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枴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文章來源: 搜狐健康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