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中国“新土改”何去何从?(1)

【大纪元10月17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很高兴又跟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元庆。中共十七届的三中全会是以“土地改革”为中心议题,因为中共的领导人也知道,目前在国内有2/3的维权抗暴事件都是跟“土地改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土地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中国社会的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难收拾。

下载收看(上)
下载收看(下)

在今天的一个小时节目里面,我们就请了到了三位特别来宾和各位观众一起讨论“中国土地问题”的现况,那么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次三中全会有什么样的建议改进方案,有那些问题是我们忽略掉了,应该加以讨论的。欢迎各位朋友利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打电话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首先,我为各位观众朋友介绍一下现场的三位特别来宾。第一位是王军涛王博士,王先生您好。

王军涛: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王博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的博士。第二位是横河先生,横河您好。

横河:元庆你好。

主持人:横河是我们新唐人电视台的特约评论员,也是中国时事问题的专家,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台上面都有很多的评论。第三位是郭岩华郭先生。

郭岩华:你好。

主持人:郭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中华研究所的主任,对于中国民生社会的问题有很精辟的一些研究。首先一开始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就是说我们现在谈的“土地问题”,在中国大陆现行的土地方面的政策是什么,想请各位先介绍一下?

王军涛:我先谈一点我的看法,就是说中国大陆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在30年前,也就是1978年的时候由赵紫阳和万里先生,先后在安徽和四川搞的承包制,后来在80年的后期向全国做的推广。

这个承包制主要是对着50年后期开始的,共产党在农村做的集体化的和农业集体化的革命所做的,那么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一户来承包一块土地。在当时这个确实是极大的调动农民积极性,也使得农民的农业生产得到提高。

农民成了中国最先富起来的,在改革开放最先尝到改革开放果实的阶层。但到现在产生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刚才主持人讲到的,大量的群体事件都与这有关。为什么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业的土地要转到工业或是交通运输等等其它用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腐败的现象。

因为农村的土地是说归农民的,但是实际上农民并没有权力支配它,而村干部在转让过程当中贪了大量的钱,我们看到刚才说有2/3的群体事件和这个有关。所以进行土地的制度改革,进一步的改革实际上是消除这些群体性事件必须要采取的一个措施。

第二个原因,是在于说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时候,那么农产品的价格也已经涨到头了,再涨就会高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那么由于它没有竞争力,它需要进行大量的生产,要进行集约化的生产。

如果这个土地还继续承包在个人手里不能转让的话,就没有办法完成这个过程,因为大量的人口要从农业转到工业。所以在这两个问题的压力下,现在中共中央在讨论土地问题。

现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实际上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农民怎么能够真正的确实拥有土地所有权,或是至少有他支配的权力。第二个,就是土地的转让和流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本来就是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并没有想解决,就想解决第二个问题,但现在看来第二个问题它也没有解决好。

主持人:好的。横河先生,您是不是也对于这个中国目前这种现行制度跟我们介绍一下?

横河:我对这个农村的社会制度好像研究不多。但是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农村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农村的绝大部分的农民,特别到了改革开放的后期,他没有跟上这个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果的分享,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得益最多的一般是沿海城市、特别城市。那么到了内地或到农村地区的话,不管那一个最富裕的地区,你只要再往边缘走一点,像北京地区你只要出去几十公里就能到非常贫穷的地方。所以整个农村就显然没有能够跟上这个改革开放的成果。

所以现在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整个中国经济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在什么地方呢?是在于没有内需,它这几年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中国这个么大的一个经济实体,至少60%~70%是靠外贸,就是对外贸易,所以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依靠外贸来解决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这是很困难的。

所以它要拉动内需,要拉动内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农村占的人口比例是75%~80%,但是中国整个农村的国民经济产值只占了18%,连20%都不到,所以农村的消费能力就更低。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如果不富裕起来,或者农村如果不能够增加购买力的话,那么一系列的问题都没办法解决。所以我们这次看到三鹿奶粉的事件,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是卖到农村去的18块钱的这种最低价的奶粉。

所以也就是说消费如果内需不拉动,我觉得这是它要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想改,是想通过这个来改,至少能够让农村可以跟上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

主持人:那郭先生是不是有什么要补充的?

郭岩华:刚才这两位讲得非常好,我想补充一点,农村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产业没办法发展,因为这个体制,还有一家一户的这种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农村内整体的经济发展,就是说从体制上真的是非改不可了。

否则的话,这个中国人口那么大的基数,差不多目前有13亿人当中有2/3以上都要在农村靠农业发展、靠农业吃饭。即便有一些民工到了城里去,农村人口仍然要占7亿到8亿,这么大的一个贫困人口要在中国存在的话,整个中国的经济就没办法发展。

再来第二个我想补充,中国还存在一个“二元户籍制”的问题,这个制度就是导致整个中国消费分化成两个阶层,一个是城市人口,一个是农村人口,所谓农村人口就成为什么呢?就成为二等公民,他们整个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还有社会保障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不公平待遇。

为什么呢?就好像跟印度的所谓“种性制度”一样,你一旦生出在农村是个农民户,那么终生一世都不得翻身,包括你的教育、包括你的社会福利几乎没有。然后你到了城市,因为你是农村户,你仍然不能享受城市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主持人:我想这个东西对于生长在西方社会的,或是在自由地区像台湾、香港的,像我们这样的人可能对于大陆上的体制不是很了解。比如说我们讲到教育,不管你是在台湾或是美国,不管住在哪里,我就到附近的地方去上学,中国大陆不是这样的情况吗?如果说我是农民,那么我今天想办法我搬到都市里面去,我没有办法到都市里面就学吗?

郭岩华:它是按照户籍来分的,如果你的户口是在农村,一般情况就是在农村就学;如果你户籍在城市,那就在城市就近去就学;如果你是农村人口要到城市去住,那么你就要缴一些税或是所谓转学费,这种钱非常高,你根本农民都缴不起的。

农民子弟怎么办呢?一个是在农村那个学校非常差,但是到城市又不能让你去最好的学校,是去所谓的民工的学校,那个民工学校就是不在国家体制范围之内的,是所谓私营的学校。这种学校素质又差、师资水平又差,而且是学生素质也差。几乎就是一旦你的户籍是农民的话,你就终生一世可能都始终属于下层。

王军涛:所以现在教育问题是比较典型的,就体现了中国农民这种无权益的状况,中国是这样,实际上就是就近入学,比如说城里的人在城里入学,农村的人在农村入学。

但是当农民迁到城里之后,由于他的户口不是城里的,那么一般的城市是让他在那个地方打工。他的子女如果拿到一些暂住证什么的也可以,但是他不能够上当地的学校,是因为这个理由。

可能地方政府也有它的理由,比如它说:我当地的学校是我当地的财政补贴的,每个学童在里面我要补贴一些钱。如果他这个外来的人,他在这个地方我没有办法补贴。因为实际上城里真正居民的税收付得很少,一般都是工矿企业这些税收、利润,什么国营企业,它要交利润给国家。

那么这样一些钱,它觉得如果分给了外来的农民,它觉得它亏了。所以一般来说,当地的农民工只有两个方式,一个就是自己办学。据我所知在前两年,这一两年我没有跟踪,在前两年的时候,他们要到当地,比如说安徽的农民他们到了上海打工,他们在当地办了自己的学校,他们还要到安徽去贿赂教员,拿到特殊的考卷,考完之后,他们是随着安徽的在走。

这个要花很多额外的钱,你还要去贿赂什么等等做这些,还要什么请当地的官员到这来,到上海来玩,才能把这个事办得比较顺利。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个别的农民,比如说他比较有钱的话,他就要花高价想法让他的孩子进到一些当地的学校。

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户口制,现在在各地都在削弱它,都在采取一些措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才郭岩华先生也讲到,我讲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农业想进一步的发展,它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呢?

它农产品价格就这么高,是国际市场限定的,那么刚才横河先生也讲了75%~80%的农民,这农业的产出事实上能够最大就这么多,这么多地,如果平均的亩产这么多,而每一斤粮价格就这么多的话,如果这么多农民的话,他肯定跟城里人相比之下差距越来越大。

那怎么办呢?就要让农民转出到土地上去,转出土地之后呢,才能够让少数的农民生产更多的东西,靠集约化和机械化,但是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因为现在承包制就限制因为土地是归个人,而且不需转让。

所以中共中央在做这个问题的研究的时候,它们实际上这一次本来想讨论流转权,土地让它能够流通,能够给农民转让权利。但是在我看来,和中国多数的社会学家和搞农业问题研究的人看来,这个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其实这些年土地也在流转,比如工业征地、建筑征地,还有交通征地还继续进行。导致群体事件的最大的问题在哪?农民对于征地没有权利,而且征地卖到的钱,一个是价格低,再一个卖到的收入都没有拿到农民手里,都是被当地的村官和企业等等,叫他们给贪了。

企业压低了价格,国家压低价格,利用这么低的价格所卖的多数收入都叫当地的官员村官、县官给劫走了,给贪污了。在我看来,农村其实最主要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那么如果让农民真的有了流转权,农民确实能够去让他的土地流转赚钱。

但是其实在三中全会在这之前我就知道,事实上这方面没有在日程表上。所以才出现什么情况呢?当整个的学者都吵翻天,为了农民的利益需要一个流转权的时候,其实农民比较冷漠,而当地的基层官员他们很热情,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又看到了新的发财机会和腐败的机会,所以现在看来就是在三中全会原来这个日程表上的事情,在我看来就不会解决农民真正的切身利益问题,而且相反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就这些问题,据我们现在看三中全会的风暴,离胡锦涛在开三中全会之前,在农村所许的诺言好像还是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主持人:一个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土地、农地到底是归谁所有?是归人民所有,还是归国家所有?我想这是一个可能对大陆人很了解,也不一定全都很了解,但对自由地区人我看大概都不太清楚。

王军涛:国家规定是这样,就是说城市用地,一般城市土地是归全民所有,农村的地是归集体所有,也就是说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就像现在的公有制一样,是党的,那个江泽民说我三个代表,就是他全代表了人民,所以就是他占有就是人民占有。

那么同样现在农村的土地在政治体制没有改革的时候,当农民没有权利,当那个农村的基层选举都是流于形式,或是虚假的时候,那么实际上说是土地归集体所有,都是这些村官在决定,是他决定这个土地怎么使用,他决定承包怎么进行。

那么在土地流转中获得的利益,也都由叫这些村官和这些地方政府,因为其实村官有的还是想多得点,哪怕集体多得点,或者个人多得点,但是当地的政府是压着他们,通过党的系统,或者通过当地政府,反正压着他们,这样的话实际上集体所有制是一句空话,农民的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

主持人:横河先生您认为呢?

横河: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农村土地,或者包括城市土地究竟归谁所有?这个农村的土地严格来说是集体化以后,这个土地所有权其实还是私有,还是属于私有制的,因为集体化还是私有制,真正的公有制的话,应该指的是国有或者是全民所有,那个是属于公有制。

那么集体所有,也就是说其实国家是没有支配权的,严格的说国家只有征用权,那么国家的征用权。也就是说他要花钱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式,就是说在宪法当中他当然提过,就是根据国家利益可以征用土地,也就是说他必须要跟私人,哪怕集体,哪怕村官,就是集体的代表。

其实也没有真正规定过,是村一级所有还是哪一级所有。以前最早的时候,我记得有过严格规定,人民公社的时候,就是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所有制,以队为基础,至此以后,其实没有做过具体的规定这个土地归谁所有。

现在的问题是,就是这些规定本身土地所有者没有参加过,就是所有拥有土地的,应该拥有土地的农民在集体化和现在的这个改革开放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他们对这个土地没有发言权。所以现在这个土地究竟归谁所有,其实是一笔非常糊涂的糊涂账。

政府如果要去征地的话,他和谁打交道?严格的说都不应该是村这一级。所以这个土地出让了以后,如果是政府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去谈判的话,政府现在就没有权利去规定承包不承包的事情,更不用说党代会规定谁来承包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归它管,如果说宪法已经规定土地归所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归谁所有。如果宪法规定是错误的,现在修改宪法,怎么也轮不到党代会去开会决定怎么样去使用土地。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中国“新土改”何去何从?(上)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中国“新土改”何去何从?(下)(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图片报导】 亚裔抗议土改计划
秦晖:十字路口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上)
【热点互动】美国政府是否应该救市?(2)
下东城居民抗议土地重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