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製IDF戰機 主力戰機中妥善率最高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日電)這次在澎湖外海失聯的IDF經國號戰機,是民國七十年中美斷交後,因應對外購買戰機困難,加上空軍服役機種日趨老化等,由國人自行研製而成,儘管近二十年來發生四次失事,但在現役三大主力戰機中,仍以IDF妥善率最佳。

IDF是漢翔公司前身中科院航發中心,在美國還沒有售台F-16戰機之前,為突破「八一七公報」對台軍售的限制,利用美方提供技術協助而自行研發生產的高性能戰機,當初原訂生產兩百五十架,在美法相繼售台F-16及幻象兩千後,只生產一百三十架。

民國七十一年,空軍針對可以克制中共殲七、殲八型戰機,以及中共未來有可能獲得的F16和幻象兩千型戰機為目標,制訂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自製防禦戰機)戰機的作戰需求規格,並開始進入戰機研發工作。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十日,首架單座IDF原型機出廠,前總統李登輝主持出廠典禮,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底成立IDF第一個作戰中隊,IDF戰機正式擔負戰備。

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四日,航發中心改制的漢翔公司歷經十一年,完成一百三十架IDF戰機量產,舉行「經國號戰機量產完成交機典禮」,空軍一百三十架IDF戰機全數到齊。

除今天發生一架IDF失聯外,從民國七十八年五月IDF戰機首次試飛成功以來,曾於八十年七月、八十四年七月、九十二年四月和九月四次有失事記錄,八十年那次失事導致試飛員伍克振殉職。

儘管IDF曾經飽受批評,但其零件及維修能量均在國內,不虞匱乏,在現役三大主力戰機(F-16、幻象兩千、IDF)中,仍以IDF妥善率最佳,也凸顯政府推動國防自主的成效。

評論